碳市场统一进程仍有挑战
澎湃新闻:建成全球碳市场的意义是什么?为何从2015年的《巴黎协定》达成至今,全球碳市场交易还迟迟不能建立起来?
刘洪铭:全球碳市场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短期来看,其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全球对节能减排的认知;长期而言,若机制有效运行并将收益重新投入气候行动,减排效果可达现有承诺的双倍,同时通过国际交易整合资金,引导发达国家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低碳项目,促进全球减排目标协同。
然而,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建立始终面临历史遗留问题与多方分歧的阻碍。《巴黎协定》之前的《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等项目曾因低质量、合规性争议等问题饱受诟病,导致《巴黎协定》对承接旧机制持审慎态度。
此外,各国诉求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国家倾向于以低成本购买发展中国家减排量以完成履约,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更高的项目收益和自主权。
机制设计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了挑战。《巴黎协定》第六条在
方法学、基准线、泄漏标准等关键环节仍需进一步明确和规制,加之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口径不一、减排力度差异显著,全球统一碳市场的构建仍任重道远。
秦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统一碳市场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其核心原因在于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禀赋结构和减排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性直接体现在当前全球各类碳市场机制的设计中——无论是强制性的排放交易体系还是自愿碳市场,在配额分配方式、总量控制机制和碳信用方法学等关键要素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国别特色。
基于各自国情和市场特点,各国普遍采取了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这使得全球碳市场的统一进程面临重大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