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路:从技术狂飙到责任重构
碳信用不是“赎罪券”,真正的破局之路或许不在于购买更多碳信用,而在于重构AI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时候追问:AI模型的效率革命能否超越能耗增长?科技巨头能否在商业利益与地球生存之间找到平衡?
中国探索在探索中似乎找到答案——通过能源革命反哺算力革命。
年初大火的DeepSeek采用混合
专家(MoE)等技术,在推理时动态激活部分参数,相比传统密集模型(如GPT-3)可大幅降低计算量。DeepSeek-MoE模型仅需激活小部分参数即可完成同等任务,例如,DeepSeek-V3拥有6710亿参数,但每次推理仅激活370亿参数。这种稀疏激活机制使得计算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传统密集模型(如GPT-3),计算量显著减少,且这种“神经开关”设计使得单次推理能耗显著降低。
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曾断言:“AI的终极瓶颈是能源。”而中国的实践表明,真正的突破点或许是“电力即算力”——当宁夏的风电可以像数据包一样,按需调度至深圳的AI服务器时,全球算力格局将迎来根本性变革。
未来,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算力最强的公司,而是能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最优解的企业。否则,当气候临界点被突破时,再强大的AI,也无法为人类编写一个宜居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