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解析

文章来源:气象在线碳交易网2025-07-04 13:44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
以翔实的多圈层监测数据,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积极为国家和区域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战略与适应行动等提供基础科技支撑。
蓝皮书传递了哪些新的信息,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有哪些变化?中国气象报邀请蓝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朋岭解析蓝皮书,透视气候系统变化的最新状况。
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近10年(2015—2024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亚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报告使用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4℃,与2020年并列为1901年以来最高;
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值首次高出1.0℃,为1901年以来的最暖年份。1961—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1℃。
 
在降水方面,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多。
1961—2024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6.0毫米,且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6.8毫米;
西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0.7毫米。1961—2024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加趋势,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
登陆中国台风强度波动增强。1949—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个数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
2024年秋季台风尤其活跃且极端性强,季内共有6个台风登陆,其中“摩羯”为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秋季台风。
 
就沙尘日数而言,1961—2024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减少趋势,近年降至最低值后略有反弹。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于增多、增强,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气候风险指数明显偏高;2024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高。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1960—2024年,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2024年,全球参照冰川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平均物质平衡量为–1298毫米水当量,为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西部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2024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和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量分别为–1815毫米水当量、–1030毫米水当量和–1421毫米水当量,
均为有连续物质平衡观测记录以来消融最强烈年份;唐古拉山大冬克玛底冰川末端退缩距离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2016年以来南极海冰范围以偏小为主。1979—2024年,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5%和13.9%。1979—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上升,但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总体以偏小为主。
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全球海洋热含量、全球平均海平面以及中国沿海海平面均为有观测纪录以来的新高。
1870—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39℃,为1870年以来的最高值。
1958—2024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呈增加趋势,且海洋变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加速;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2024年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1980—202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代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2024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值偏多6.0%;辽河和西北诸河流域较常年值分别偏多38.5%和24.0%,均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20年回升, 2024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84米。
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2000—2024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平均NDVI为0.358,较2001—2020年平均值增长8.2%。
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4年,北京站的玉兰、沈阳站的刺槐、合肥站的垂柳、桂林站的枫香树和西安站的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4天、1.4天、2.2天、2.6天和2.9天。
区域生态气候状况趋好。2005—2024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2000至2024年,西南岩溶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状况稳步向好。
1973—2024年,中国沿海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24年基本恢复至1980年水平。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3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分别为420.0±0.1ppm(ppm,干空气中每百万个气体分子中所含的该种气体分子数)、
1934±2.0ppb(ppb,干空气中每十亿个气体分子中所含的该种气体分子数)和336.9±0.1ppb,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浓度呈上升趋势,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用来表征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大小)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2023年,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
2023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21.4±0.1ppm、1986±0.6ppb和337.3±0.1ppb,与北半球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全球平均值。
2004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波动增加;之后均呈降低趋势。2024年,上甸子和临安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