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繁荣与碳排放: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
科技巨头正陷入一场自我强化的悖论: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既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又成为碳排放失控的关键推手。
微软、谷歌、Meta等企业一边承诺“净零排放”,一边因AI算力需求激增导致电力消耗飙升,使减排目标愈发遥不可及。这一矛盾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AI的指数级进步与
碳减排的线性努力,正走向不可调和的冲突。
微软2025年环境报告显示,其总排放量较2020年增长23.4%,AI和云计算是主要驱动因素。AI和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数据中心的支持。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碳密集型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AI运算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芯片,而芯片制造过程中会使用一些高全球变暖潜能的化学物质,例如六氟乙烷,这种物质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9200倍。此外,数据中心的运营需要大量的电力,而目前全球电网的去碳化进程尚未完全跟上微软的能源需求增长。
不只微软,根据谷歌的最新数据,2024年谷歌的总碳排放量达到11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3年增长11%,较2019年增长51%。AI的快速发展也是谷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AI业务的能源需求大幅增加,推动了数据中心的能耗上升。
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全球电力需求急剧上升,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比整体电力消费增长速度高出四倍。亚马逊的运营排放量增长最大,2023年相比2020年增长了182%;微软增长了155%;Meta和Alphabet分别增长了145%和138%。
然而,AI产业链的
碳足迹远超运营阶段,半导体制造、建筑材料等上游环节构成难以逾越的减排壁垒。微软的
案例尤为典型,其97%的碳排放来自供应链(范围3),过去五年攀升26%;不只是微软,谷歌的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谷歌的总碳排放量升高主要也是由供应链排放增长所致,范围3排放当年上升22%。
这引发了关键质疑:技术迭代速度、成本控制与
碳中和目标仿佛形成“不可能三角”,科技巨头的减排承诺正沦为一场与时间的绝望赛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