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升资源质量的储碳潜力巨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北京森林平均蓄积量约为每公顷27.88立方米,森林植被平均碳储量为每公顷21.0吨,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1%和46.8%,世界平均水平的28.6%和29.4%。目前,全市森林42.21%的处于亚健康状态、19.83%的处于不健康状态,有高达300万亩的低质低效林和灌木林以及600万亩的中幼林亟待改造和抚育。若能结合首都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和林权制度改革及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及时进行改造和抚育,建立可持续的森林经营与管理模式,提高全市森林经营水平,尤其是森林土壤经营力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健康水平,使经营区域内90%以上的森林达到健康状态,则极有可能将森林的平均储碳能力提高1倍以上,从而大大增加现有森林的储碳功能。同时,平原通道绿化改造、防护林更新、一道绿隔和二道绿隔以及公园绿地改造升级等措施,都可以改善全市林地绿地质量,促进其生态效益和固碳功能的充分发挥。
2. 增加资源总量仍有较大储碳空间
当前,通过宜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废弃矿山植被恢复、荒坡与荒滩治理、平原通道和代征绿地绿化美化、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以及京冀合作区水源保护林建设等措施,提高资源总量的储碳潜力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配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网以及水系林网建设,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绿化格局,也可提高全市绿化面积,增加林地绿地资源总量。据北京森林有林地的平均碳储量为107.66吨/公顷来测算,待上述工程的树木成林后,预计将增加吸收储碳983.29万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3. 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可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据统计,2009年,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理论蕴含总量湿重约520万吨、干重约305万吨,主要包括园林绿化管护与营林活动中产生的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等废弃物,如能将其全部资源化利用,则能加工成固体成型燃料260万吨、替代原煤195万吨,减少碳排放418.6万吨。但目前全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年产总量远远高于其加工成为有机肥或固体燃料的年处理量,大量的废弃物尚未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以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要措施,集成太阳能应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住宅节能改造等综合技术应用为一体,是今后推进城市低碳园林化社区和林业低碳社区建设、提升园林绿化综合效益的发展方向。
4.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碳减排前景广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截止到2009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04.6万公顷、城镇绿地面积达到6.17万公顷,园林绿化经营管理所涉及到的耗水、耗能、用材、用工、用地、运输等需求日益增长。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广泛选用优良耐火抗旱树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型与集雨型绿地,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荧光材料等建设节电节能型绿地,推广中水与雨洪灌溉以及其他抗旱节水措施,选择适当规格苗木就近调拨,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园林绿化经营管护成本,而且可有效减少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据统计,平均每节约用水1立方米可以减少0.93kg的CO2排放,如果全市园林绿化行业采取多种措施每年节约用水500万吨的话,仅节水一项就将减少CO2排放4650吨。同时,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人员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兴绿富民的果品、花卉、种苗、蜂业及森林游憩等绿色低碳园林绿化产业,科学管理,也可以大大减少园林绿化行业的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5. 资源保护的碳减排潜力不容忽视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当前,减少由毁林及林地退化等导致的碳排放是国际公认的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由于持续气候异常,多年干旱少雨以及大规模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林地绿地资源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地区毁林一亩将导致7.18吨的碳排放。因此,当前亟待通过完善航空护林、区域联防、长效保障和生态管护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应急通讯、消防队伍和机具装备建设,开展对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监测,完善森林保护法规条例,依法严格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强化重点公园绿地安全技防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系统等措施,提升森林防火能力,提高林木有害生物防控成效,保护全市林地绿地资源安全,从而有效减少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以及林地退化等自然以及人为干扰导致的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6. 湿地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储碳空间广阔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储碳库之一,单位面积湿地的碳储量是森林的1.7-4.5倍,保护湿地能够大大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但北京的湿地面积却在逐渐减少,已从解放初期的13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5万公顷,仅占全市面积的3%左右。因此,加快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建设工作,实施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河湖水系湿地恢复以及湿地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及相关政策法规,把湿地保护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体系,禁止随意破坏湿地,可大大提高首都湿地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科研设施建设,打造不同类型森林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建设,可在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增加自然保护区系统的储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