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外碳汇林业政策发展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目前,世界各国均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计划或政策,例如:美国于2009年6月出台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中允许使用10亿吨国内碳排放抵消额度,其主要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国内森林管理增加碳汇,同时,美国林业碳管理计划中还设立了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利用植树来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美国林务局更是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并提出了优先发展领域;英国林业委员会于2008年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为林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森林和气候变化指南—咨询草案》和《可再生能源战略草案》,明确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目标;加拿大政府提出了新的森林发展战略,计划提供2500万美元,用5年时间帮助社区适应气候变化,推进林业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日本林野厅于2006年9月公布了新森林计划,提出“防止地球变暖的森林碳汇10年对策”,日本政府随后发布的《2008年森林白皮书》更是提出了通过间伐可持续利用森林、扩大建筑使用木材的行动计划;苏格兰林业委员会提出了苏格兰林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林业行动合作计划(2008-2011年);瑞士的新林业行动计划提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木材的价值,以逐步提高林主、企业主和公众对木材多种用途的认识;法国在若干领域也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包括木材生产与加工、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促进和开发森林的低碳休闲功能等。此外,身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提出了喜马拉雅生态保护计划、绿色印度计划等与林业相关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不断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等政策和措施的同时,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2007年5月30日我国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中,提出了林业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维护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突出强调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同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世界气候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之一,并公布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国家林业局更是紧密结合行业特点,于2009年11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我国碳汇林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划与发展目标;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因此,发展碳汇林业对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与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三)北京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分析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在树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国际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废弃物处理等, 其中由于化石燃料燃烧等活动造成的CO2排放就占到了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6.7%。据统计, 2007年北京市人均用能高达3.91吨标准煤,为全国人均用能的2倍以上。能源消费水平较高,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北京市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挑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面对严峻形式,北京市近年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积极探索使用清洁能源,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绩。据测算,2001~2007年北京共计耗能减少量为3020.2万吨标准煤,合计CO2减排量为7853万吨,即每年平均减排1122万吨左右,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下降了46.5%。2007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为0.714吨标煤,累计降低率达17.53%,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然而与纽约、伦敦、柏林、东京等主要世界城市相比我市的单位GDP能耗则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市的温室气体减排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掘。通过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与增汇政策制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碳汇林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北京市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争取人均CO2排放量下降到8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下降40%、达到0.8千克/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水平,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