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规划目标
通过开展荒山绿化、荒滩治理、矿山恢复、城市公园建设和立体绿化以及新农村绿化等工程,增加林地绿地面积;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灌木林、平原防护林以及城市绿地系统改造工程,整体提高全市林地绿地质量;增强森林火灾与病虫害防治能力、加大湿地管理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建设节约型园林。积极强化适应性管理,努力提高园林绿化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立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促进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到2015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建成比较完备的高标准的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屏障,使我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100万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健康森林比例达到60%。切实提高我市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营造更为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低碳城市和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五、空间布局与重点建设内容
(一)规划范围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向世界城市新目标全面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实施“三个北京”战略的关键时期,碳汇林业范围涵盖了我市园林绿化的各个行业与方面,规划范围涉及到了我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全部十六个区县。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二)重点工程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园林绿化生态体系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以国家、市级重点工程为支点,以提高我市林地绿地生态系统整体碳汇功能为目标,通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工作,提高全市林地绿地的碳汇能力,努力形成与世界城市、低碳城市和“三个北京”发展建设目标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全民参与林业碳汇、共建共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新格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1. 城市绿荫固碳增汇工程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1)城市增绿建设工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坚持规划建绿、多元增绿的发展思路,大幅度提升城市绿量。全面提升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道路绿地景观,打造百条特色行道树大街,增加大规格彩叶树、常绿树10万株,同时对建筑屋顶、建筑墙体、道路立交等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绿化,完成1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在丰富城市绿色景观的同时,提高城市森林及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一道绿隔“公园环”建设工程
以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兼顾碳汇、成果共享为原则,按照“一环、六区、百园”的布局,加快一道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使公园总数达到102个,为市民提供更大的绿色休闲游憩空间,实现城市绿色隔离地区成果的巩固,碳汇等多重生态功能的提升及多种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发挥。
(3)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高标准、高质量建成11个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满足新城居民对宜居生态环境、绿色休闲空间的需求,初步重现林水丰美景观,同时提高新城宜居质量和绿化系统的整体碳汇水平。
(4)园林化低碳小城镇建设工程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对42个重点小城镇实施园林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小城镇低碳绿化建设,构建与北京市小城镇发展战略、梯次结构和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乡镇低碳园林绿地体系,实现“一镇一园”、“一镇一品”的战略构想。
(5)二道绿隔建设工程
在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以打造“京城绿色生态圈”、“近郊多元休闲圈”、“绿色和谐发展圈”为目标,建设2条健康绿道、18个休闲公园,30个绿色驿站,初步形成“四大郊野公园、五大生态板块”格局。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提高我市居民人均绿地面积,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宽广的森林休闲绿地,同时有效提高全市绿化隔离带的碳汇功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