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山东青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独特韵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绿色低碳的生活气息正愈发浓厚。在国家 “双碳” 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山东潍坊青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响应,从细微之处发力,精心打造 “
绿色办公” 三大核心场景,让低碳理念渗透到经营、办公、生产的各个环节,一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 “碳” 索实践,正汇聚成强劲的绿色能量,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小店 “绿” 起来:终端赋能,低碳转型添实效
在青州旭景园小区的便民超市里,店主杨洪金正忙着给顾客兑换环保袋。“这个无纺布袋是我用积分换的,不仅环保,还有意义。”王大妈开心地说。
小杨便民超市的环保转型始于青州市局(分公司)客户经理李帅帅的一个 “金点子”—— 构建会员积分体系。顾客只需注册会员,就可用在店里的消费积累 “绿叶积分”,兑换环保袋或小绿植。“这积分就像一条纽带,把顾客的消费行为和环保责任紧紧系在了一起,形成了良性互动。”杨洪金说道。
街头巷尾的零售小店,不仅仅是连接消费者的重要纽带,更是绿色实践的 “神经末梢”。青州市局(分公司)将低碳理念延伸至零售终端,引导小店经营者开启绿色经营模式。在店铺运营中,倡导使用节能照明设备和节能家电,合理控制店内空调温度,减少能源浪费。此外,还通过培训和宣传,提升零售户的低碳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绿色经营中来,让每一家小店都成为绿色低碳的 “践行者”。
在青州市局(分公司),节约型机关建设从指尖开始。“今天临时外出,中午不订餐。”管理员刘新亮在微信订餐群里,指尖快速滑动着确认退订消息。这实时调整的订餐模式,让 “光盘” 从口号变成日常。
机关单位的内部运转是绿色办公的核心阵地。青州市局(分公司)从办公细节入手,推动内部运转实现全方位的绿色革新,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办公用电方面,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刚性约束作用,建立健全节水节电节能相关管理办法,细化完善月度考核机制,明确办公区域能耗标准。制度保障之外,更着眼于培育绿色低碳的行为自觉。 通过积极开展“双碳”科普活动,倡导干部职工从日常点滴做起,自觉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多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烟田“绿”生金:沃土深耕,青纱帐里谋新篇
庙子镇千亩烟田碧波荡漾,在这片“青纱帐”里,科技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耕作方式——无人机盘旋喷洒生物农药,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回传土壤数据,烟农孙超掏出手机点开“智慧烟叶”APP,墒情、病情、虫情一目了然。“以前全凭经验摸索,现在靠数据说话!补肥用药更精准,省心又高效!”
这精准高效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绿色防控体系在强力支撑。依托“烟草-天敌昆虫共生系统”,在烟田周边种植蜜源植物吸引赤眼蜂、瓢虫等益虫,配置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备,形成“天敌+物理+生物农药”立体防线。烟农孙超掏出手机点开“智慧烟叶”APP,墒情、病情、虫情一目了然。“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
烟田作为卷烟原料的“第一车间”,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青州市局(分公司)精心编织 “天眼监测 + 地网防控” 的立体防控网,筑牢绿色种植生态链条。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成立 “金叶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帮烟农算清 “生态效益账”:南李家峪村 “90 后” 烟农李威推行 “烟菜轮作” 模式,烟叶采收后种菜,亩均增收达 2500 元;孙家西坡的孙焘在板结烟田试种冬牧草,牧草青贮喂牛、牛粪腐熟还田,形成 “草 — 畜 — 肥 — 烟” 循环链,广袤烟田不仅持续产出优质烟叶,更蜕变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绿色生态屏障。
从街头小店的便民服务到机关办公的高效运转,再到田间地头的耕耘实践,青州市局(分公司)以 “绿色办公” 三大核心场景为抓手,正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这场深入肌理的 “碳” 寻之旅,不仅让青州古城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更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新路径。
青山不语,默然见证初心如磐;“碳” 路先行,勇担使命迈向新程。青州市局(分公司)正与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同频共振、共生共荣,以扎实行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奔赴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 “青绿” 新图景。(王文博、周绪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