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中国路径开启低碳新篇
5.1全球能源转型:格局与战略之异
全球能源转型呈现出 “中国领跑、欧美追赶” 的格局。中国在能源转型的速度和规模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能源转型树立了榜样。欧美国家虽然也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进展相对缓慢。
欧盟的能源转型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欧盟提出了到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能源转型。欧盟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能源安全、成本上升等问题。例如,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较高,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能源供应紧张,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给能源转型带来了巨大压力。
美国的能源转型战略受国内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政策稳定性不足。美国曾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的目标,但在不同总统执政时期,能源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特朗普政府曾退出《巴黎协定》,放松对化石能源的监管,而拜登政府则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美国能源转型的进程。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能源转型战略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将能源转型作为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途径,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中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注重统筹协调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多目标的平衡。
5.2中国能源转型:战略与实施协同
中国能源转型战略规划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将能源生产、消费、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源转型体系。中国制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年)》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明确了能源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在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方面,中国加快了煤炭消费减量步伐,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同时,积极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方面,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等,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积极推进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为能源转型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布局。加快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推进油气管道建设,保障能源运输安全。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储存能力,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
5.3中国能源转型:成效与前景光明
中国能源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方面,截至 2024 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7.5%,较 2012 年提高了 8.5 个百分点。在装机容量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 12 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以上。
与欧盟、美国相比,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欧盟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但能源消费总量较大,能源供应面临一定压力。美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较快,但在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与中国存在差距。
在能源效率方面,中国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单位 GDP能耗持续下降。截至 2023年底,中国单位 GDP 能耗较 2012 年下降了 27.5%,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望未来,中国能源转型的前景光明。中国将继续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到 2030 年,中国将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为实现 “双碳”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