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4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非洲国家亟待增强气候韧性和适应性

文章来源:人民网邹  松2025-05-22 10:59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2024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是非洲最热或第二热的年份(取决于不同的数据集),平均地表温度比1991至2020年的长期均值高出约0.86摄氏度。过去10年,非洲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正在全方位影响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加剧饥饿、不安全和流离失所情形的发生。报告敦促非洲各国政府、发展伙伴和私营部门加快气候智能型投资步伐,以更强的紧迫感改善早期预警系统,增强气候韧性和适应性。
 
  多地气候灾害频发
 
  据世界气象组织分析,近30年来,非洲地区变暖趋势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快,该地区超过2亿人口面临极端天气直接威胁。非洲每年因气候变化冲击遭受2%至5%的经济损失,许多国家不得不拿出高达9%的财政预算用于应对极端天气。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到2030年非洲将有多达1.18亿极端贫困人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
 
  2024年,热浪、暴雨、洪水、长期干旱等气候灾害成为许多非洲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乍得等非洲国家遭受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强降雨。32岁的登戈·坦科是去年尼日利亚洪灾的近300万受害者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流露出无奈:“洪水罕见地在8月突然来袭,我们整个村庄都被淹没,多数人是被独木舟营救的。我们即将丰收的玉米、辣椒,还有牲畜全都没了。”洪水在近2个月后才退去,登戈·坦科和其他村民开始了更为漫长的重建家园历程。据尼日利亚国家应急管理局统计,去年尼日利亚北部地区洪灾已造成1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东非地区,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非洲之角国家多次经历旱灾、水灾与蝗灾。“该地区正面临着因厄尔尼诺现象加剧而反复出现的极端天气。”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气象学家基姆太分析,在经历连续几个极端少雨的年份后,随之而来的降雨又是正常年份的两倍以上,这导致了洪涝灾害。旱涝更替剧烈加之滩涂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滋生蝗虫的重要因素。蝗灾一旦形成,将严重冲击农场和牧区。
 
  中南部非洲去年也遭遇史上最严重旱情。莱索托、马拉维、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5国因干旱相继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这场历史性的干旱将引发严重的粮食危机,该地区上千万儿童正面临营养不良。
 
  今年以来,不少非洲国家继续遭遇频繁的气候灾害。2月,南非部分省份遭遇持续降雨、雷暴、洪水等灾害,夸祖卢—纳塔尔省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非洲之角国家遭遇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和激烈,此前已连续4个雨季出现严重干旱,旱灾持续冲击广大农牧民生计。4月中旬以来,索马里又数次突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超过8.4万人生计受到直接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表示,非洲大陆面临日益复杂的气候挑战及其连锁影响,当一些国家在全力应对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时,另一些国家在遭受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持续困扰。
 
  加快推动低碳转型
 
  《2024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工具和先进的天气预报模型正在提高整个非洲天气服务的准确性和覆盖面,各国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推进天气和气候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面对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非洲国家努力提升气候变化减缓和灾害应对水平,增强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塞内加尔南部的卡萨芒斯地区,红树林恢复项目计划10年内重建1.5万公顷湿地。大面积红树林湿地是抵御风暴潮的天然屏障,其单位面积储碳能力是热带雨林的5倍。当地渔民还采用“共生养殖”模式,在红树林中养殖牡蛎,探索生态保护与生计改善双赢之路。
 
  埃塞俄比亚的“绿色遗产计划”动员全民植树,目标是恢复1500万公顷退化土地。目前该国通过使用无人机播种和卫星监测等技术,已使东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至18%。这一计划已被纳入非洲联盟主导的“非洲绿色长城”项目,该项目旨在沿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建成约8000公里长的生态走廊。
 
  津巴布韦引入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建立完善气象卫星监测系统,实现森林火灾预警和独立天气预报制作,目前防灾响应能力已经提升了60%。
 
  地区国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南非去年10月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是该国第一部专门旨在减轻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立法。南非政府将依据这一法案为能源和交通等部门设定碳排放目标,并对所有碳排放企业实施碳预算。莫桑比克批准了一项能源转型战略,计划到2050年投入8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南非外交学会会长克里坦·巴哈纳表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最薄弱的大陆。非洲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当前,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变的技术和资金、发展绿色能源等方面仍面临巨大缺口,急需加强国际融资支持与合作。
 
  肯尼亚总统鲁托表示,非洲每年因为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巨大。非洲国家应进一步制定更有吸引力的绿色增长激励措施、促进气候融资,国际社会也应切实履行对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
 
  中非共促绿色发展
 
  中国是非洲绿色转型的理想合作伙伴。中国与不少非洲国家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文件,通过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共同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为非洲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一大批中企与非洲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大力开发水电、风电、光伏、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电网项目,南非德阿风电站、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和索西安地热电站等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的标志性项目。
 
  中方在津巴布韦、肯尼亚、纳米比亚、喀麦隆、苏丹、几内亚等国实施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搭建自动气象站、人工气象观测系统、风云三号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等。借助风云卫星资源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的支持,埃塞俄比亚等国大幅提升了气象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世界气象组织非洲区前负责人马卡拉乌表示,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质量过硬、技术先进,切实提升了受援国家的气象防灾预警能力。
 
  2023年9月,中方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帮助非洲发展光伏产业,让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尽早解决用电照明问题。“由于电力严重短缺,布隆迪曾有超过90%的人口需要使用木材生火做饭。如今,布隆迪正积极参与中国倡导的‘非洲光带’项目,大量布隆迪家庭开始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清洁、经济的炉具。”布隆迪水利、能源和矿业部能源司司长恩达伊泽耶表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尤巴·索科纳认为,中国清洁能源乃至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样本,非洲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有无限潜力。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韦斯利·道格拉斯表示,非中在应对气变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的先进技术、发展经验,以及资金、人才等优势都将有效帮助非洲进一步探索绿色发展道路,“非中加强应对气变合作是支持非洲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渠道,将成为南南合作发展的又一典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