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水泥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领域,正经历需求收缩、产能过剩与低碳转型的多重挤压。如何在压力叠加中找到破局之道?
湖北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规划咨询部负责人雷琦向中国水泥网分享了关于
碳配额分配、碳资产运营及价值挖掘等核心议题,揭示水泥行业从“高碳困局”向“
绿色动能”跃迁的关键路径。
雷琦表示,当前,水泥行业在碳配额分配领域正面临两大核心矛盾:
一是基准值设定与生产实践存在差异。现行基准线法以单位熟料碳排放强度为核心指标,但核算边界将企业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排除在外。这一设定导致企业通过光伏发电、节能技改等降低电力消耗的举措,无法转化为单位熟料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削弱了企业投资节电技术的收益。
二是免费配额缩减机制的不确定性。尽管当前碳配额以免费分配为主,但未来缩减比例、节奏尚未明确。这种“政策模糊性”使得企业陷入战略抉择困境:部分企业为短期
履约成本最小化,倾向于采取数据调整等投机行为,而非投入资金进行实质性减排技术改造。若未来配额分配趋紧,行业将面临“成本陡增—利润压缩—转型滞后”的连锁反应,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尤为显著。
面对挑战,水泥企业如何将碳配额转化为碳资产,并实现其增值?雷琦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施
节能减排改造:通过使用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智慧化能源管理等手段降低熟料生产碳排放强度实现碳配额盈余。
三、加强
碳资产管理:建立
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掌握企业自身及产品的碳排放情况,通过对碳排放数据发的记录和分析,盘查碳排放组成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碳资产管理水平,降低履约成本。
同时,水泥企业还可以从完善碳排放相关制度,规范碳资产管理;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人员水平等方式来创新碳资产运营模式。
未来,水泥企业该如何进一步挖掘碳资产的价值潜力?水泥企业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降碳增效?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积极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将在2025年5月27-28日,举办“2025中国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三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同期举行“2025水泥行业ESG排行榜”发布仪式。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精英,集结多方资源,为行业提供技术攻坚、政策落地、资源对接的全方位支持。会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规划咨询部负责人雷琦将带来精彩演讲,赶快报名参加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