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合同与气候变化应对

文章来源:比较环境法丁少伟 王慧2021-01-19 09:05

企业碳足迹与碳标签的影响

 
1.提升公司能源效率
从碳足迹与碳标签的实践来看,只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企业会关注其整个供应链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如,由于外界对马铃薯片生产商所生产产品的碳足迹较为关注,使得企业的管理层逐渐关注购进马铃薯所涉及的能源使用问题。如前所述,沃尔玛因禁止运输卡车空转每年节省2500万美元的开支。英国碳信托公司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零售产品所涉及的碳排放来自供应链环节而非销售环节。
2.改变个人行为
个人在生活中有两种身份,一是市场上的消费者,二是政治上的公民。借助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消费行为来助推碳减排,这是个人作为公民时无法实现的目标。虽然个人将自己标榜为负责的公民而不是消费者时会表现的更加无私,但是这一命题在气候变化语境下存疑。各种研究表明,由于大多数美国人关注气候变化议题,所以供应链合同披露产品碳排放会让更多的美国人迫使企业在气候变化应对上持积极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低碳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各执一词。虽然欧洲人已经表现出愿意为低碳产品支付更多的钱,但美国消费者看似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钱。研究表明,美国的消费者过去只有在价格和其他关键特征基本相同或价格溢价较小的情况下才选择绿色商品。而且,太多的矛盾信息也可能构成消费者选择障碍,如在欧洲大约有60种类型的消费者标签可供使用,标签的丰富产生了“标签疲劳”现象。
一个好消息是,发达国家的多数消费者已表现出愿为消费品的环境影响和其它社会福利影响支付对价。研究表明,当消费者认识到产品质量优越时,环境标签可有效地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创造出对高价产品的需求,有机食品市场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美国的有机食品市场近年来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当然,过去的经验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消费者的行为。不过,随着怪物飓风图像、北极冰层退缩,以及北极熊陷入困境的新闻报道越来越深入人心,加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将来的气候变化会越来越加剧,人们或许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在欧洲和美国,我们可以找到消费者因气候变化而改变行为的迹象。欧洲的低碳产品市场正在迅速增长,从为豪华汽车提供自动防空转装置的宝马公司到致力于减少企业碳排放的许多英国杂货商,都在积极应对消费者所施加的与日俱增的压力。欧洲和美国许多私营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甚至出售碳补偿零售产品,这些碳补偿零售产品使个人通过向垃圾填埋场和风力发电场支付一定的费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
3.其它影响
企业碳足迹和产品碳标签所产生的信息也可通过诸多方式来影响企业,这些影响被称为企业的社会营业许可。例如,如果企业未能按照供应链合同中碳减排条款行事,那么非政府组织会发起针对相关企业的抵制运动,想法设法对企业的声誉进行打击。一些比较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开始将供应链合同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条款作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甚至发现自己的供应链合同已影响监管机构有关的立法、执法和行政决策。
随着供应链合同中碳削减的要求越来越普及,它会逐渐成为企业的经营规范,即便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企业也会认真对待碳削减问题,不然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许多实例反映了社会规范对企业气候变化政策的影响。譬如,许多上市公司都支持公司和全社会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而这些公司的领导者似乎是受到了社会规范的驱使。这方面的典型实例是鲁珀特·默多克极力支持碳中和计划,高盛在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的领导下采取了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提及气候变化现象已对他们良知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首席执行官的发言可能是它们自我营销的手段,但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当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潜在危机时,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将更多地受到碳排放披露信息及其整个社会规范的影响。
本文根据克尔·皮·凡登堡(Michael P. Vandenbergh)的 “Climate Change: The China Problem”(载于81 S. Cal. L. Rev. (2008))一文编译。
文章载于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编《海大法律评论(2018-2019)》,第512页-521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简介
迈克尔·皮·凡登堡(Michael P. Vandenbergh),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法学院法律教授;
丁少伟,上海海事大学经济法硕士研究生
王慧,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