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点开发区域环境政策
按照强化管治、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管理与管治,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环境质量。一般城镇和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关要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达到II类标准及补充和特定项目要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应达到Ⅲ类标准及补充和特定项目要求,工业用水应达到IV类标准,景观用水应达到V类标准,纳污水体要求不影响下游水体功能,地下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相关要求。土壤环境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确定的目标要求。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一)切实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城市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制度,加强特征污染物控制。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形成有利于污染控制和降低居民健康风险的城市空间格局。保护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的基础生态用地,将区域开敞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生态用地的连通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二)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允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须满足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和区域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严格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索建立区域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中推进人群健康影响评价。制定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目录,提出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和产业发展的环保负面清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三)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土壤污染管治、重金属污染管治、环境噪声影响严重区管治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强化城镇污水、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各类治污设施的效率,强化对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开展污染防治对环境、人群健康影响的效果评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四)强化环境风险管理。要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制度。区域内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要根据环境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针对高危企业开展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估,建设项目和现有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对其相关工作的监管。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或者居民反映强烈的高环境健康风险的区域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健康损害风险,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