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减碳瓶颈仍需技术创新
据介绍,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璧山公司将依托现有协同处置设施,大力推进替代原料、燃料一体化应用。并通过加强工艺技术改造,将原料、燃料替代率提升至40%。
但需要注意的是,原燃、料替代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就很难再靠这种方式继续减排了。
以燃料替代为例,尽管旁路放灰除氯水洗项目可以增加燃料替代量,但根据壁山公司的实践,窑尾用煤量降到每小时两吨就已经接近临界点,如果继续减少煤炭用量将影响水泥窑预热器的稳定性。
“原料、燃料替代率达到50%,可能是当前技术路线的‘天花板’。要突破减碳瓶颈,还需要更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马庆海坦言,“未来,碳配额会逐步收紧,当行业多数企业触及技术天花板后,碳市场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那些早布局、会算账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璧山公司的未雨绸缪也揭示了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的生存法则:当更多企业学会在碳约束下“跳舞”,这场始于生存压力的革命,终将演变为高质量发展的集体觉醒和对更远未来将何去何从的时代命题的探索。
在马庆海看来,“十五五”期间,水泥企业需全面布局产业链延伸战略,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为核心,构建多元且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实现从传统水泥制造商向绿色材料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