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欧盟委员会就扩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范围征求意见,计划通过立法修订将该机制的适用范围扩展至下游产品,并新增反规避措施及调整电力行业相关规则。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贸易出口国,以及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我国相关出口企业需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该政策,减少其潜在影响。
欧盟于 2023 年推出的 CBAM 覆盖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产品,旨在通过平衡进口产品与欧盟本土产品的碳成本,防止“碳泄漏”—— 即企业因碳成本差异将生产转移至排放标准较低的地区。根据征求意见文件,欧盟计划将钢铁、铝等基础产品的下游制品纳入监管,筛选标准包括碳泄漏风险、隐含
碳排放相关性及技术可行性。这意味着中国大量依赖钢铁、铝原料的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下游产业,可能面临新的出口成本压力。
欧盟认为部分企业可能通过对 CBAM 覆盖的基础产品进行轻微改造,使其脱离监管范围以规避费用。因此还计划强化反规避措施,包括要求企业额外报告产品生产技术与成分等信息。若欧盟强化反规避措施,将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合规成本与流程复杂度,尤其对中小型贸易商构成挑战。目前,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26日,后续立法提案预计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出台。
尽管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止“碳泄漏”,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国家认为CBAM可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非歧视和国民待遇等原则,被视为一种
绿色贸易保护主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