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首宗“检察+
碳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结,被告通过购买碳普惠减排量替代修复生态环境,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据了解,2022年12月,吕某某雇用工人对汕头市澄海区一山地的林木进行采伐并出售,造成超范围采伐林木面积20余亩,超范围采伐林木1000多株、立木蓄积量约66立方米。这不仅破坏了当地森林资源和植被覆盖,还造成了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损失,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澄海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中发现线索后,依法委托专业机构对生态损害程度、修复成本进行评估,认为传统的补种复绿、劳务代偿方式可能受林地条件、当事人个人原因等因素限制。对此,该院综合各方专业意见,决定采用“碳汇替代修复”新型模式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补偿。
随后,该院向澄海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吕某某承担生态损害赔偿及修复责任,以购买同等金额的
碳排放配额方式履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委托广州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协助吕某某购买碳普惠项目465吨碳排放配额,并予以核销。澄海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支持澄海区人民检察院全部诉讼请求。
“本案将‘碳汇’概念引入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既落实了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也拓宽了生态修复路径。”澄海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