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白银实践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李旭功 张国柱 陈2025-10-13 09:47

减污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2024年甘肃白银市高新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的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立足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特点,坚持多层次推进金融支持减污降碳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推进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健全多主体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牵头组建以白银市各相关机构为成员的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工作专班,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2024年联合有关部门商讨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方案》,2025年制定《白银市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机制实施方案》作为补充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是实行降“碳”即降“本”机制,推动绿色贷款增量扩面。提出“降碳即降成本”的转型金融服务工作理念,积极指导金融机构针对减污降碳企业和项目的相关产业特点,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倾斜,不断丰富转型金融“工具箱”,满足企业低碳转型多样化融资需求。
 
三是推动信息共享机制,精细化建立减污降碳项目库。与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梳理了60个减污降碳项目,建立了包含项目类型、项目内容、融资需求、融资对接在内的《白银市绿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项目库》,分为水环境协同、大气协同、能源协同、工业协同、多元协同五大类,动态更新并向辖内市县两级金融机构推送。目前库内85%的项目已实现融资对接,累计完成授信114.6亿元,已发放贷款16.4亿元。
 
四是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制定《铜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发挥辖内大型工业企业白银有色集团资源优势,联合制定《铜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征集意见修改后提交甘肃省金融学会准备在全省推广。该指南覆盖了界定条件、转型金融政策、企业信息披露要求等,为企业、金融机构认定铜行业转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五是探索创新积分“贷”合作机制,为产业园区企业融资增信。组织召开园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推进会,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创新积分贷”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采信积分评价结果,为园区减污降碳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六是落实融资督导协调工作机制,靠前服务零距离对接企业。成立减污降碳融资对接督导组,跟进指导县域减污降碳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落实试点情况进行监测、评估、通报。此外,督导组靠前服务,深入白银高新区、刘川工业园对接减污降碳企业,宣讲金融支持减污降碳政策,推荐绿色金融产品,促进银企对接。
 
存在的问题
 
一是减污降碳项目风险高,转型金融项目评估难。减污降碳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前期投资成本、较长的回报周期以及技术风险。大部分减污降碳企业的排污监测体系还不完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存在披露内容简单、数据不完整、缺乏第三方验证等问题。金融机构反映,对减污降碳这类转型金融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估和风险量化分析能力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管理工具,难以准确衡量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有限,缺乏针对碳挂钩类个性化金融产品,部分金融机构有发展转型金融的意识但没有发展能力,难以满足减污降碳项目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限制了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缺乏对金融机构开展减污降碳领域金融业务的专项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导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减污降碳企业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激励来实施转型项目,影响了金融机构参与转型金融的意愿。
 
三是转型金融领域人才缺乏,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困难。转型金融涉及金融、环境、气候、产业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制定的转型金融标准权威性受到一定质疑。此外,落后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企业成熟度较低,其减污降碳领域企业能耗值较高,与国家标准对接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制约了地方转型金融标准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企业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建立转型金融项目评估机制。加强对减污降碳领域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制定详细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地方政府应整合各部门和企业的数据资源,探索建立统一的企业碳排放数据监测和统计平台,提高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评估能力建设,加强对减污降碳项目环境效益和风险的量化分析,开发适合的评估模型和管理工具,提高对转型项目风险识别、评估能力。
 
二是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机构激励机制。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类质押融资,开发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贷款等,形成一批具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增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对纳入融资项目库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支持,为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偿,降低其风险敞口,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减污降碳项目的积极性。
 
三是推动地方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构建省级统一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明确减污降碳项目的界定标准和分类方法,提高转型金融标准的系统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同时,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设转型金融和工业标准相关的课程培训,输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地方转型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