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台《关于做好“林票+碳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以“林票+碳票”为小切口,创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良性循环,推动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林票+碳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核心是把森林资源“量化成票、票变成钱”,解决过去“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题。林票把林地经营权量化成可交易、可抵押的股权,碳票将林木固碳量变身为可流通的减排量收益权,由政府发凭证、市场来交易、金融给贷款,让森林既能“卖木头”也能“卖空气”,一票兑现“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同步助力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提升,林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探索建立全市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
平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2025年底前,全市将完成林权数据整合,8个国有林场实现确权发证,探索建立县级统一林地流转
平台,年内将实施林票项目不少于5个,开展
碳汇监测项目不少于5个,储备林业碳票项目不少于3个,实施省级林业碳票项目1个。
改革突出“四个聚焦”。一是政府主导,整合国有林场与国企优势,打破“企业缺资源、林场缺资金”壁垒,推动林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二是深化集体林改,2025年实施市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级
试点及和县省级集体林地延包
试点,实现林权登记“一站式”办理;三是重点项目带动,2026年底前建成含山县国家储备林1.5万亩,建成国土绿化示范项目12.49万亩,全市补充林地储备库不少于2万亩,形成“储备—开发—收益”闭环;四是多元消碳,推出“零碳植树”“碳普惠激励”等场景,把林票、碳票应用于机关
履约、公众消费、企业减排及生态赔偿,实现“人人可参与、时时有收益、处处见
绿色”。
为保障目标落地,马鞍山市将实施“森林增汇、科技统汇、多元支汇、产业营汇、法治护汇”五大工程并细化15项具体举措,系统提升森林质量、数字赋能、绿色金融和林业安全,加快形成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