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内首个规模化应用于零碳园区的地热能供热项目——沈阳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地热能供能项目向受邀媒体进行开放。作为以零碳园区建设为核心导向、以工业用热革新为突破点的标杆工程,该项目既是本土
绿色技术规模化落地的成功范例,更为零碳园区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政策锚定方向 零碳实践立标杆
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工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工业领域能源结构革新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202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等非电利用形式纳入强制性考核框架,为工业脱碳划出明确“硬指标”。
该政策精准直击工业、建筑等传统高耗能领域依赖化石能源的减排痛点,是推动全社会深度脱碳的关键举措。而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地热能供热项目的落地,正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作为政策落地的“先行者”,该项目构建起“可再生能源替代工业用热”的完整实践链路,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减少散煤燃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示范样本。
地热“心脏”供能 技术突破见真章
初冬的辽沈大地寒意渐深,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内却始终维持着精密制造所需的恒温环境,这一稳定状态的背后,是一颗持续运转的地热“心脏”在提供核心支撑。走进工厂地热系统中控室,全域供热管网的运行数据实时更新,28眼地热井正将地下源源不断的绿色热源输送至58万平方米的生产及办公区域,实现供热全域覆盖、无死角保障。
“这颗‘地热心脏’不仅运转稳定,更实现了生态友好与高效利用的统一。”据技术提供方万江
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系统,深入地下 2900米进行地热能开采。在高效提取地热资源的同时,全程取热不取水、无污染物生成,构建起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全过程闭环体系。
该项目投运后,替代了原有的天然气供暖系统,每年可减少
碳排放1.8万吨,相当于一辆汽车绕地球赤道行驶3000圈的
碳排放量。“这是中深层地热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规模化应用的重大突破,更是我们助力制造业绿色升级的责任担当。”万江新能董事长陈泽民表示,未来企业将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向农业、医疗、民生 供暖等领域延伸,让地热资源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绿色引擎”。
技术攻坚破局 标杆效应启新程
在东北严寒漫长、冻土层深厚、地下岩层复杂的极端施工环境下,该项目仅耗时一年便完成从地质勘查、系统建设到调试投运的全流程闭环,刷新了工业地热工程建设的“中国速度”。“精准勘察先行、模块化建造提速、智能化管控保效”的攻坚思路,其背后离不开我国地热工程领域全链条整合能力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硬实力支撑,不仅彰显了中国绿色能源工程的技术成熟度,更为全球严寒地区同类工业用热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从政策响应到技术突破,从工程实践到产业赋能,沈阳地热能供热项目的零碳探索,清晰勾勒出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前行路径。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自主可控的绿色技术体系与广阔市场应用空间,正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场扎根辽沈大地的能源革命,既展现了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破解工业脱碳难题的硬核实力,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决心——零碳园区的“中国实践”,终将成为全球产业绿色转型的共同财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