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圆满闭幕之际,东莞松山湖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率先举办“节能增效,绿动松湖”的主题活动。积极响应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
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
绿色发展动能”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邀请了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碳中和研究所所长陈锦焕作《
碳足迹量化方法与减排策略》主旨报告,报告系统性阐述了出口业的碳资源如何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前沿方法与技术路径。
报告开篇,陈锦焕副研究员指出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全球气候治理的深化,对企业
碳排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核算(LCA)体系成为国际公认的量化基础。面向“十五五”开局,广东正以冲刺的姿态推进碳中和行动相关工作,“十五五”对碳的管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出口业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应对策略应作相应调整。根据陈锦焕本人多年的碳研究经验,加快开展出口行业的
碳管理体系建设和工业能碳监测系统部署是应对国际碳壁垒的破局之举,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加速碳资源数字化建设,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是每一位“低碳人”的夙愿。
报告中,陈锦焕副研究员分别从行业背景、碳足迹量化方法、产品碳足迹减排策略与实施方案、半生命周期与全生命周期
案例对比分析、CBAM机制下碳管控应对策略等内容做了深入分析讲解。并重点介绍了与广东资环
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学研成果“能碳监测与AI智慧决策
平台”的功能模块、插件拓展、算法模型、数据库接口、性能测试、应用场景与应用
案例,该科研成果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实际应用案例数据反馈显示,可节能降碳20%到35%,有效降低企业的用能用碳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报告尾声,陈锦焕副研究员强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 “精准核算+智慧管理+策略应对”三位一体的科技支撑体系。其所在团队对碳足迹量化、CBAM应对策略及能碳物联监测方面的有一定的科研沉淀,为企业在复杂政策环境与国际竞争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工具与实践路径,积极响应二十大四中全会提出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方针战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