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发文表示,工业部门二氧化
碳排放量约占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的25%,但相关学术研究仍显不足,这可能会阻碍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净零排放目标。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能源经济学教授肯尼斯·吉林厄姆(Kenneth Gillingham)表示:“在工业脱碳领域,学术研究还有巨大发展空间,需要充分利用研究伙伴关系和新数据,量化脱碳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这样才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理解不同方法的利弊及其在宏观经济方面的溢出效应。”
研究人员呼吁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探讨工业脱碳技术和政策如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经济体产生影响。他们认为,需要深入研究供应链如何影响评估、
价格变化、就业岗位增减及相关量化方法。以清洁氢气的生产为例,当上游补贴的影响未被传递到下游行业(如航运业)时,需要分析背后的经济动因及政策协调方案。
在就业与薪资方面,研究表明,虽然
清洁能源行业能提供高薪稳定工作,但历史上只有化石燃料行业从业人员有机会转行。需要对无法转型人员的职业生涯及其薪资受到的影响进行更多研究。同时,环境法规可能导致工业领域中的污染性生产转移至监管不甚严格的国家,这种现象也需要被全面评估。
耶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阿列·齐文斯基(Aleh Tsyvinski)强调:“工业脱碳不是狭窄的技术话题,而是影响每个人的新兴前沿领域。”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为量化政策影响提供了研究机遇。然而,工业脱碳领域的研究面临着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特别是生产网络数据常因商业竞争而被严密保护。吉林厄姆则表示,近年来在数据获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很多国家的金融法规都要求企业披露碳排放相关数据,这些信息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研究网络。
该研究汇集了多位经济学家、工程师和社会学家的观点,他们就如何帮助工业企业减排和脱碳达成共识。研究人员强调,跨领域研究伙伴关系和数据共享将极大增进对工业脱碳这一关键领域的理解,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支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