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优秀SDG创新实践成果。该公司首创的“电力大数据+
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已为苏州电子制造业企业新安电器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
碳排放千余吨。若该模式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在苏州相城区,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大屏上,4款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正以最快秒级的速度采集。通过接入国网碳足迹管理
平台的179个智能电表,企业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透明化。“我们过去做
碳核查需聘请第三方机构,耗时15天,费用超20万元。”该企业智能化推进部经理秦岭指着屏幕上的动态曲线说,现在每批次产品的碳足迹即时生成,认证成本下降75%,今年国外订单因此增长了15%。
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处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企业而言,掌握产品碳足迹是实现
碳减排和
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是指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该体系能对产品生产、非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减碳路径、挖掘潜在空间,助力提升企业
碳资产管理效能与绿色发展水平。
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发挥着引领与支撑作用。2023年10月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体系,实现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多一份筹码。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五级职员周游现场演示了平台运作逻辑:“电力大数据+
碳管理”体系一方面对接部署于边端企业的数字化终端,根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运输、生产等,自动化精准测算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碳认证机构,实现碳足迹的快速认证。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表示:“电力大数据+碳管理”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碳管理提供了高效低成本解决方案,更为全球碳减排贡献了中国智慧。”
通讯员 黄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