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走进国家电网活动现场获悉,我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体系——苏州碳普惠体系运行两年来,已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
碳减排量35万吨(相当于种植230万棵树),完成交易14万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为全球中小微企业参与
碳市场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关键攻坚期,
碳中和不仅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议题。碳普惠作为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通过量化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使其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苏州是工业大市,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首批碳达峰
试点园区,园区内聚集了各级
绿色制造体系企业,这些企业
绿色能源应用、碳减排意愿强烈。
为有力促进碳普惠市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一直积极主动作为。2022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的产业优势,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加坡MVGX集团等,构建核查-减排-交易-认证-金融全链条服务模式,覆盖居民节电、湿地
碳汇等六大减排场景,充分激活了分散的碳资产。“卖家能通过减排行为获取额外收益,买家为环境权益付费,助力社会低碳转型是一种双赢。”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双碳运营专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朱玮珂介绍,有了碳普惠服务
平台,中小减排供给和自愿减排需求用户能够高效参与
碳交易。
今年7月,山东聊城交运集团通过苏州平台完成首笔跨省交易,将
新能源公交车低碳行为量化为904吨碳资产,其中200吨以20元/吨
价格售出,实现收益4000元。
目前该体系已吸引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碳资产全流程可追溯。未来,苏州碳普惠体系还将逐步推进更多减排项目的开发和低碳场景的创建。
该体系创新经验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5周年典型
案例库。“苏州碳普惠体系有效挖掘了分散的碳资产价值,为碳减排量供需双方架起了桥梁。我希望有更多组织和个人参与碳普惠合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斐济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外国驻沪领团团长Dr. Yok Yee Chan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