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一带一路”
绿色创新大会(2025)在京举行。博鳌亚洲
论坛秘书长张军作主题发言。
张军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煤炭等化石燃料,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翻番。
在世界日益受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关税战等严重冲击,面临方向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转型方面的积极进展无疑令人鼓舞。
亚洲国家在此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关键引领作用。根据博鳌亚洲论坛的研究,亚洲国家在能效、
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创新表现亮眼,中国、东盟地区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利数量、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为实现
碳中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与此同时,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些发达经济体逆势而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不降反升,绿色融资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仅可再生能源领域在2025年至2030年就需要每年至少投入1.4万亿美元,是去年投资额的2倍以上。同时,绿色技术的共享也受到层层阻碍。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确实困难重重,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和希望,关键在于各方如何把握和选择。伴随世界进入新的转型期,只有大胆探索、勇毅前行,才能让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为此,应坚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将绿色转型置于国家发展和全球议程的更突出位置,充分利用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支持发起国际公共产品。大力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合作。
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障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首先,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技术、人才并不均衡,需要通过有效的全球贸易高效、低成本发挥各自优势。对光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可再生能源成本,可以观测到一些地区的转型速度显著下降。相关贸易成本的增加,会导致全球资产配置效率下降,从全球贸易变为区域分割贸易。同时,绿色技术投资回报率也会下降,影响技术创新动力。最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使得全球治理更加碎片化,相关协议的执行变得更加困难。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