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
绿色金融与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度融合,9月26日上午,“碳惠侨都·绿创未来”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上线暨转型金融工作推进会在江门市举行。本次推进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与江门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市政府办公室、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江门双碳实验室联合主办。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等7家省级银行机构,江门市25家银行机构及企业代表在现场参加
会议。
碳账户、
碳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生动实践。全省金融系统与省内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密切协同,推动企业碳账户开发和应用,逐步形成了以用电数据为基础的广州碳账户模式、基于园区数据整合运用的肇庆碳账户模式和面向特定行业数据应用的惠州碳账户模式。江门普惠型企业碳账户是在既有实践基础上的开拓创新,能耗数据涵盖范围更广,在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方面有了新的保障机制。
会上,首发《零碳行动 企业碳信用评级规范》团体标准、江门版企业碳信用报告两项成果,启动上线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创新推出“邑碳贷”系列金融产品,并开展转型金融项目银企对接。会议以碳账户数据整合赋能转型金融创新发展为主线,旨在通过将
碳排放转化为可量化的碳信用,促进资本要素绿色化配置,打通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通道。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东及江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金融动能。后续,全省金融系统将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紧密结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动碳核算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加快碳信用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企业碳账户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深层次运用,推出并落地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金融的力量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两项“首份”成果发布,为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奠定坚实支撑
会上,江门双碳实验室对《零碳行动 企业碳信用评级规范》团体标准进行了解读。这是由广东金融学会、广东省
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联合发布的全省首份企业碳信用评价标准,对能源消耗数据质量评估、企业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计算、异常值处理、碳信用评级方法等提供了详细指引,为企业碳核算和碳信用评价提供科学指引。
广东粤财征信有限公司和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为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颁发了江门市首份企业碳信用报告。企业碳信用报告承载企业工商登记信息、碳信用评价等内容,为金融机构向碳排放主体授信提供决策参考。
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启动上线,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新载体
普惠型企业碳账户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金融学会指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等部门共同打造,依托企业用能大数据,由政府端批量自动化核算,实现零成本建设。江门企业碳账户包括企业碳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企业碳信用评价两方面内容,覆盖全市超一万家工业企业。从行业看,涉及39个工业大类、183个工业中类、473个工业小类;从规模看,覆盖大、中、小微型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68.9%。在本次推进会上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启动上线,标志着普惠型企业碳账户正式投入使用,企业可通过碳账户实现碳排放量核算、碳信用积累及获取绿色金融服务,开启低碳发展新路径。
“邑碳贷”系列产品现场授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效赋能
江门市金融系统围绕企业碳账户及碳信用报告,创新推出“碳易贷”“碳账户+
碳足迹”双挂钩贷款等系列“邑碳贷”金融产品。基于企业碳信用评价结果,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优先级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其中,碳信用评价良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邑碳贷”系列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与企业
碳减排效益深度绑定,让“低碳”成为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加分项”,激发企业降
碳减排主动性。
推进会现场还举行了转型金融项目银企对接,10家金融机构为12家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授信金额合计3.51亿元,授信范围囊括大、中、小微型企业,生动展现了普惠型企业碳账户在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中的广泛性。
在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江门市主动探索建设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涵盖小微企业的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体系,创新推出“邑碳贷”系列信贷产品,推动企业减排成效转化为融资优势,以数字引擎驱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未来,江门市将继续完善普惠型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优化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广东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