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官员:不平等加剧气候变化

文章来源: 亚太日报APD碳交易网2025-08-18 09:49

  在一个日益不平等的世界中,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GHG)的积累不仅正在加速全球变暖,它也在加剧国内和国际上的差距,尤其是富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不平等”的排放
 
  在我们这个严重不平等的世界里,国际差距占总收入不平等的三分之二。国民收入总量和平均值可能会掩盖国家内部的显著差异,从而产生误导。
 
  《世界不平等报告》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差距主要是由于国家内部的不平等造成的。与此同时,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累积加速了地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长。
 
  国家内部的排放差异现在占全球排放不平等的近三分之二,比1990年的略高于三分之一翻了近一番。
 
  发达国家中不太富裕的那部分人口已经达到或接近其政府设定的2030年人均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目标。然而,北美最富有的10%或十分之一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他们的平均排放量是南亚和东南亚中不太富裕的那部分人口的73倍。虽然东亚富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很高,但远低于北美。
 
  数据显示,北美人口的下半部分每年人均排放近10吨,欧洲约5吨,东亚约3吨。全球南方大多数国家的碳足迹要小得多,这与他们自己国家最富有的十分之一人口和较贫穷地区最富有的10%人口的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了鲜明对比。
 
  南亚和东南亚的前十分之一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欧洲国家中不太富裕的那部分人口的两倍多。即使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前十分之一,平均排放量也超过了欧洲国家中不太富裕的那部分人口。
 
  不平等导致排放进一步加剧
 
  印度经济学家贾亚提·戈什(Jayati Ghosh)、舒维克·查克拉博蒂(Shouvik Chakraborty)和德巴曼纽·达斯(Debamanyu Das)认为,不平等是推动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美国和欧洲的不太富裕的那部分人口的均排放量减少了15-20%,而前1%的富人则增加了他们的排放量。仅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国家就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一半。随着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加。
 
  尽管有误导性的言论,但大多数碳税都不是累进的,通常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的负担比那些最负责任的人——富人——要大得多。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必须遏制富人为满足需求而产生的过度消费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采掘主义”生产。
 
  利润胜过公共利益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和西方政府拒绝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公共卫生例外(PHE)。
 
  在1999年西雅图会议流产后,2001年,在多哈部际会议上同意了PHE妥协,以恢复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但随后,富裕国家政府阻止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PHE豁免请求,以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紧急生产足够的负担得起的检测、治疗、设备和疫苗。因此,发达国家不太可能做出重大的知识产权让步,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缓解和适应地球变暖的努力。
 
  全球变暖的根源是局部的,而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尽管不平衡。有效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成本高昂,对穷人和中产阶级来说通常更为繁重。
 
  替代安排可以实现更大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然而,事实证明,动员更协调一致和有效的抵抗气候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气候变化的不公正性
 
  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从1850年到2011年,发达国家占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五分之四。与此同时,它们对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
 
  由于政策空间和手段有限,全球南方也难以应对。各国的“净零排放”承诺没有承认过去温室气体积累带来的巨大气候负担,从而破坏了公正过渡的前景。在国际谈判中,富裕经济体通过关注当代排放而忽视过去两个世纪的积累,逃避了对“气候债务”的历史责任。
 
  忽视这一历史气候债务使得忽视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人口补偿合法化,而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并且已经遭受了广泛的损害和损失。
 
  这种借口不仅不公平,而且适得其反,它破坏了应对全球变暖所需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即将突破阈值
 
  到2050年,目前富裕国家的预计排放量将消耗世界“碳预算”剩余全球变暖阈值的五分之三,以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1.5°C。然而,最近最乐观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情景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5°C的阈值。
 
  但即使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连任后采取了更加极端的环境破坏政策之前,时任联合国特使、现任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就警告说,到本十年末,这一门槛将被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作者:Jomo Kwame Sundaram,联合国前官员、马来西亚经济学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