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云南省第三批零碳园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由省级统筹推进零碳园区的建设工作,筛选并启动3批共15个省级零碳园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还就零碳园区建设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零碳园区建设取得“四有”实效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介绍,2023年,云南在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研究制定《云南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由省级统筹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零碳园区现已取得‘四有’实效,即谋划布局有实效、零碳能源供给有突破、
绿色产业集聚有趋势、
碳足迹管理有提升。”梁旭东介绍,从布局看,云南重点聚焦应对国际
绿色贸易壁垒和下游采购商
碳足迹需求,从全省有条件、有意愿的开发区中,综合考虑能源禀赋、产业基础、减碳潜力等因素,筛选并启动建设3批共15个省级零碳园区,“一园一策”推进建设。从零碳能源供给看,以“为落户园区企业提供100%全绿电”为目标,持续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力探索绿电直连,制定出台《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绿电直连一体化项目摸底,推动绿电资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为用户降低用电成本提供更多选择。
从产业集聚看,云南围绕“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发展思路,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碳足迹管理看,云南正逐步完善省级
碳排放管理体系,明确省级零碳园区碳足迹核算目标,发布云南碳足迹核算重点产品目录清单,引导开展绿色铝、绿色硅、
新能源电池材料、水泥、钢铁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其中,昆明高新区实现企业碳足迹“一站式”管理,贝泰妮、多宝集团等企业17款产品实现碳足迹认证全覆盖。目前,前两批10个零碳园区已有51款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
此外,云南省于近日确定了第三批省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云南宜良产业园区、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及绿色能源片区)、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石龙坝清洁载能产业片区)。5个园区聚焦资源循环经济、有色金属、绿色能源、钠离子电池等重点产业开展建设,在零碳实现路径上各有特点。
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有186家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园区处处长魏冬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省已认定的10家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设施配套、运营管理和园区环境等6个绿色低碳化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到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86家(国家级136家)、绿色工业园区12个(国家级1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国家级7家),绿色制造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推进云南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助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