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排放峰值提出的背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GDP增速较快、经济结构偏重等因素更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推手。“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1.58%,远高于全球2.81%的平均水平。我国能源消费体 量大、增速快、对外依存度高,引发了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这一趋势未来仍将持续。我国自从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2000年达到32%,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2年我国石油的净进口量达到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攀升至57.8%。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对外依存度达60%左右。BP预测中国在2020年后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到2030年将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石油消费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薄弱。不仅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严重威胁着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煤炭生产空间布局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脆弱、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同样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供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粗放型的能源开发与利用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消耗、生态破坏以及碳排 放等问题,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经济 和公众健康损失。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为66.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仅为16.9%。煤炭直接燃烧是造成我国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推动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美国基本相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却是美国的1.6倍,我国单位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美国、印度的1.3、1.2和1.1倍, 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美国的1.8和1.5倍,能源和电力消费高碳结构,是我国CO2排放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态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若不能扭转能源消费较快增长的态势,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难以控制,矿区生态破坏将更加严重,人民生存环境将受到灾难性的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再次,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及其2005年生效以来,全球碳排放的快速增长趋势仍未得到控制,世界排放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国际气候合作对排放大国管控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美国和欧盟都已初步明确了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与此同时,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证实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实现2T温控目标需要各国强化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谈判压力进一步聚焦于主要排放大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排放国,2014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球的28%,相当于美国和欧盟排放量之和,因此,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减排预期大幅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中国提出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既是从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做出的现实选择,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排放峰值目标将对我国未来能源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形成实质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