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规划上,深圳将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特别是将生物技术、互联网、
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截至目前,六大产业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也已经将近70%。
除政策先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近日,深圳市政府的主要办公大楼—深圳市民中心刚刚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据记者了解,自《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以来,市民中心创新以
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在不增加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每年节电至少420万度,年节能率达到21%以上。
截至目前,深圳已摸索出公共机构市场化节能的新路径,全市本级公共机构中已有400万平方米物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完成节能改造。到今年年底,深圳60%的公共机构将完成节能改造签约。
2
以市场机制驱动绿色发展
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中诞生的深圳
碳排放权交易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在深圳
碳排放权交易所
开户的控排单位达635家、建筑物业主为197家。另外,市场内活跃的机构投资者达6家,个人投资者543人,成交单价在28元—143元/吨区间波动,
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涨态势,现阶段基本稳定在60元—90元/吨之间。
市场机制在驱动低碳节能上的功用发挥得如何?由南方低碳研究院撰写的深圳碳排放交易体系成立一周年报告显示,从2013年6月18日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以来,纳入深圳
碳交易体系的635家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基期下降了370万吨,下降率约为11%。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92亿元,增长率为29%,使得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基期(2011年)下降了0.13吨/万元,下降率达到23%,超额完成了城市“十二五”年均碳强度下降要求。另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30日,深圳
碳市场共成交超38万吨,总成交额为2744万元,占全国成交额的19%,成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
碳市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