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际自愿减排市场已从单一的强制市场需求向国家自主贡献需求、国际行业需求、企业自愿需求等方向转变,减排机制也从国家减排机制、独立的第三方机制向统一的国际减排机制转变。”在9月24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
碳市场大会上,中广核
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
新能源)电力营销与交易中心主任朱燕认为,未来的国际自愿减排市场将更加强调诚信、透明和实效。
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作为能源央企,中广核新能源该如何抓住?朱燕介绍,自2007年起,公司就参与国际自愿减排市场,开发
CDM项目95个、VCS项目15个,年减排量超过1000万吨;自2014年国内减排市场探索起步到2017年,累计开发
CCER项目50余个,年减排量超过500万吨;
CCER重启后,目前成功签发减排量超过400万吨。
“不管是国际碳市场还是国内碳市场,我们始终认为,确保
碳减排的高质量是市场的生命线,也是央企的责任底线。”朱燕说,公司建立了覆盖项目全周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循
方法学标准,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实时采集数据,并辅以人工抄表和电网数据复核,同时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校验和存档,还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小组,实施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保障项目从核准到投运以及减排量产生的每一个流程合法合规、真实透明、有据可查。
朱燕判断,国际自愿减排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对此,朱燕建议,参与国际自愿减排市场,我国应在规则制定、数据质量、市场刺激等方面发力。在规则层面,国家要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中外标准互认,助力我国从规则的接受者向规则的共同制定者转变,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数据层面,加快构建国家级的MRV数据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障
碳信用的环境完整性,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在市场层面,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的活力,推动碳市场更好地为
绿色发展服务。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