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左晨、刘郸、通讯员雷晓、张阳春)9月2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主办的2025年中国
碳市场大会在上海举办。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
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透露,2024年以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交易
价格反映供需关系,交易主体参与意愿增强,交易产品和方式逐步丰富。
《报告》显示,2024年,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2025年以来,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有所增强。截至8月底,挂牌协议交易的买入和卖出委托总量较去年同比上涨232%。
除此之外,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持续加强,数智化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完善,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化。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稳步发展。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共90家。
2025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
全国碳市场让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碳排放管控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10.8%。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局也在研究制定民航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方案,推动将民航业及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