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5年底前,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的常减压装置(青 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淘汰380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和乙烯原料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氮肥、 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 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在化工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 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大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石化和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石化装置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化工固体废弃物资 源化利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削减和治理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
加快推广应用回收低位工艺热预热燃烧空气技术、高效清洁先进煤气化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技术、电石炉和黄磷炉尾气净化综合利用技术、 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低汞触媒技术、盐酸脱吸技术等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编制推广方案,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三)加快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加快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代表的非 常规低碳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步伐,突破水平井钻完 井、储层多段压裂改造、页岩气含气量及储层物性 分析测试等关键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 化。大力支持以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合成有机化学品技术等为代 表的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少、好收集、可再利 用的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合成氨、 甲醇、电石、乙烯和新型煤化工等重点碳排放子行 业中开展碳捕集和封存的示范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四)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完善企业 节能减排责任制度,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石化和化工企业能源审计和能 源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 排信息监测系统,抓好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突 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针对石化和化学工业生产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节能环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企业均具备专业化节能环保人员队伍。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五)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在炼油、乙烯、化肥、氯碱、电石、纯碱、无机盐、 橡胶等子行业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能源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 和回收处理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到2017年,石化和化学工业力争建设150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石化和化学工业企业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系统,逐步建立统一的企 业综合能耗及排放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接口标 准,为构建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提供支撑。
(六)加强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合成氨、甲醇、烧碱、乙烯等产品的能效领跑者及其指标,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能效提升路线图计划,指导、督促石化和化工企业开展能效对标 达标活动。组织行业协会不断完善能效对标信息 平台和对标指标体系,总结并发布能效最佳实践 案例,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