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首个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落地,到百万吨级煤电
碳捕集技术突破;从河西走廊“风光”点亮26省,到传统工厂“智改数转”焕发新生——甘肃省正以政策创新筑基、技术攻坚开路,书写企业
绿色低碳转型的“陇原答卷”。
在酒钢集团宏兴钢铁的厂区,富余煤气通过60MW发电机组转化为清洁电能,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3万吨;千里之外的华能正宁电厂,国内首个百万吨级
CCUS示范工程即将捕滚滚“碳流”入地,相当于植树450万棵;而河西戈壁上,5000万千瓦风电光伏矩阵正将“沙戈荒”变为“绿电仓”……行走陇原,企业绿色转型的澎湃动能扑面而来。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全国首创破解融资难
“以制度创新破解转型瓶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处长常沁春介绍:“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央行甘肃分行推出全国首个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打造‘绿色项目池’。”截至2025年7月,项目库已精准推送6批57个优质项目,撬动总投资294.56亿元,其中21个项目获银行授信159.4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转型沃土。
同步构建绿色制造培育体系,省级专项资金1535万元“真金白银”支持43家绿色标杆。目前,甘肃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5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金川恒信、中铝连城、嘉峪关高新区等成为闪亮的“甘肃名片”。
能源结构深度“焕新”,绿电外送点亮万家灯火
依托风光资源禀赋,甘肃省加速打造
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最新数据显示:甘肃省
新能源装机突破7205万千瓦,占比65.6%,发电量占四成,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绿电高速公路”贯通东西,今年已向全国26省份输送
清洁能源。
更令人振奋的是,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三条产业链日趋完备,氢能、储能新增长点蓄势待发,西部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技术硬核攻坚,传统产业“减碳增绿”
企业以创新打开转型空间。酒钢集团 投资133亿元建设国家“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配套智慧能源管控中心。240万千瓦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绿电5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530万吨,企业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跃升至26.4%。东兴铝业嘉峪关公司 打出技改“组合拳”:阴极全石墨化改造延长电解槽内衬寿命700天,分布式光伏年发电5679万度,6项工程年降碳9.35万吨,铝液电耗达行业标杆。示范标杆引领,正宁电厂百万吨CCUS工程填补国内空白,张掖生物甲醇、敦煌光热、庆阳49.7万亩
碳汇林等项目入选国家示范清单,年减排二氧化碳超64万吨。
解题攻坚,擘画零碳未来
面对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等挑战,甘肃省谋定突破路径:创建零碳样板,在重点行业探索零碳工厂、园区
试点,打造可复制的“甘肃模式”;开展
碳足迹认证,推进兰州锂电池、酒泉光伏产品碳标识
试点,接轨国际标准;激活
碳市场动能,组织企业参与全国
碳交易,加速开发光热、造林碳汇
CCER项目;升级绿色金融,深化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搭建“政银企”对接
平台,为转型注入持续动力。
从政策破冰到技术攻坚,从能源革命到企业蜕变,甘肃省以“绿”为笔,正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当气候投融资的活水润泽陇原,当零碳工厂的蓝图化为现实,这条西部绿色转型之路,必将风光无限。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