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指导国能氢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聚焦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系统梳理2024年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并对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行展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张 蓁(特约撰稿人)
“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我国占比超50%,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领先国家。”近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国家能源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值得注意的是,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今年是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迈过经济性拐点、转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年。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氢能技术装备创新持续提速,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面向“十五五”,我国氢能产业生态还在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也在持续优化,氢能产业即将迎来提质提速发展新时期。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国家、地方齐发力,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2024年,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列入年度政府工作任务,22个省级行政区也将氢能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截至当年底,我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560项。
“2024年,中央和地方持续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推动专项政策出台,加强跨部门协调,综合施策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国家层面,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列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2025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规定“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提出,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建立健全氢能“制储输用”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地方层面,总计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560项。从不同地区来看,我国各地正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地方氢能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那么,重点地区的氢能发展情况如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据徐继林介绍,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基础和能源资源禀赋较好,为氢能项目落地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三北地区占比超50%,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底,我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同时,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建成落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新疆库车建成2万吨/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宁夏宁东碳减排示范区可再生氢顺利并入煤制合成氨装置,逐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实现氢能多场景耦合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东部地区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氢进万家”等工作,积极布局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逐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并存、产业链相对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氢能产业集群。
技术突破持续涌现,涉氢专利第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科技专利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涉氢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8万件,约占全球总量的27%。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我国氢能产业取得了重要成果。《报告》指出,2024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规模化、商业化为目标,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徐继林指出,2024年,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各地建成加氢站超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尤其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5个区域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迅速扩大,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5万辆。多类型燃料电池发电和热电联供项目投建运营,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成燃烧器掺烧30%氢气试验,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整机试验验证。同时,6项氢能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覆盖了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报告》显示,在科技专利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涉氢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8万件,约占全球总量的27%,位列涉氢专利申请地区第一,同时在氢能制取、储运、应用及共性支撑等主要技术环节均呈领先态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产业孵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氢能企业累计发起投融资事件超550起,投资方向由以燃料电池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拓展,从上游原材料研发、中游核心部件制造,到下游应用场景创新。资本逐步覆盖全产业链关键节点,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与结构重塑,已有1家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5家企业实现港交所上市。
此外,徐继林进一步指出,相关地区也在加速探索海水制氢、液氢工厂、跨洋贸易等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支撑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加大政策供给,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氢能相关标准在与配套政策协同、与产业发展同步、落地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氢能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发展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带动产业创新、扩大内需、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整体来看,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徐继林坦言,氢能与传统能源和风光等新能源相比:一是项目经济性仍有差距。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数量快速增长,但相关技术工艺和建设运营水平较传统技术路线仍有不足,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和多元化场景探索较为缓慢。二是技术成熟度存在短板。氢能部分技术和场景离商业化推广应用还有差距,对产业突破经济性瓶颈仍有掣肘。三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氢能相关标准在与配套政策协同、与产业发展同步、落地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标,持续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一是加大政策供给,在“十五五”能源相关规划中加强规划引领,推动氢能项目和产业科学布局,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协调发展。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攻关、集成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优化项目管理,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氢能项目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氢能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氢能产业规范发展。四是深化国际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一带一路”、APEC、金砖机制等合作框架下推动氢能产业开放发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