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弹性、数字化、智能化电力系统
一是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适应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需要,促进系统各环节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建立全网协同、数字驱动、主动防御、智能决策的新一代调控体系。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多能互联,推进多种能源形式之间的优化协调,提高电力设施利用效率,提升整体弹性。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保障极端事件下的电力系统恢复能力。
二是持续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煤电功能定位由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电源,需大规模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从整体上提升机组的灵活调节能力。要加强规划引导,有序安排改造项目,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应优先实施灵活性改造。同时要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保障煤电机组的合理收益。
三是大力加强储能体系建设。加快抽水蓄能建设。既要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站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又要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抽水蓄能项目,对具备条件的水电站进行抽水蓄能改造。完善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节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互动水平。鼓励各类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的开发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