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进程明显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电能替代推动电气化水平逐年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电能替代规模累计超过8000亿千瓦时,推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21.2%提高至2019年的25%左右(2015-2019年分别为21.2%、22.1%、23.3%、24.6%、25%),累计提高近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27%左右。
二是生产生活各领域电气化率持续提升。居民生活电气化率达30.5%左右,比201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领域电气化率达25.5%左右,比2015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建筑领域电气化率为16.5%左右,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交通领域中,铁路的电气化程度高、且提升明显。2015-2019年,全国铁路电气化里程从7.5万公里增长到10万公里,电气化率从61.8%提升到71.9%。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并将持续高速增长。2015-2020年,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从33.2万辆增长到400万辆,占汽车总量比例从0.2%提升到1.4%。
三是产业用电量增速显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6.3%、4.3%、10.0%和8.5%,与“十二五”相比,第一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第三产业分别提高5.0、1.1、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年均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4.4%,其中,化工、建材、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等四大高载能行业年均增速为3.4%,比“十二五”时期回落2.5个百分点;汽车、计算机通信等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6.4%,超过同期制造业2个百分点;2020年三季度以来,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过10%,成为工业复工复产中的一大亮点。
与2015年相比,2020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提高2.8和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4.6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所占制造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四是新业态用电量体现经济增长新活力。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相关行业用电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以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1.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年均增长21.6%,新能源车辆整车制造用电量年均增长23.2%,风能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50.2%,光伏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长84.6%,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年均增长89%。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