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新能源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徐进 董达鹏2020-04-15 10:12

新冠疫情对新能源开发企业带来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政策和科技水平进步的不断推动下,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猛发展态势,其发电装机容量到2019年底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已达到五分之一强。但在装机规模急剧增长的同时,新能源行业受抢装潮频发、补贴资金难以到位、局部地区弃风(光)限电等问题的困扰始终如影随形。特别是在电价补贴政策全面退坡的情形下,2020年是我国新能源转向“平价”的关键之年,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疫情冲击和补贴退坡的双重打击,让新能源业务迈入极不平坦的发展征程。
经营业绩短期承压。为阻击病毒扩散,史无前例的封城闭路、停业罢市等措施实施,造成服务制造业大面积陷入停滞或半停滞状态,1-2月份全社会用电需求同比陡降。按最新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国内主要发电企业的日均耗煤量处于绝对历史低位,且尚未出现明显拐头向上趋势。社会用电需求的大幅下滑,用电负荷持续偏低,新能源开发企业同传统水火发电企业一样,也普遍面临利用小时数降低、发电收入大幅减少等问题,而且新能源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到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更甚。同时,疫情期间加大卫生用品、消毒设施设备的采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重点场所消毒,落实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等措施力度加大,带来了相应成本费用的增加。电费收入减少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双向作用,让新能源开发企业经营业绩倍受打击甚至不少陷入亏损的境地。
产业链供需更紧张。根据国家现行新能源电力补贴政策,2020年6月30日之后地面光伏补贴全面退出,2021年后陆上风电补贴全面退出。受抢装带动,春节前风机、光伏组件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处于高位。虽然当前全国上下一方面在全力防毒抗疫,另一方面在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但风机、光伏组件等制造企业复工率仍明显低于节前水平,再叠加物流运输等多种因素的挑战,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难以有效衔接,预计设备产量和交付量明显低于预期,延迟交付风险呈现加剧态势。另外,我国新能源开发企业近年加快布局境外市场,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在新冠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入境限制条例,给境外项目建设与开发带来十分不利影响。
抢装并网难度加大。目前不少风电、光伏在建项目正处于抢装施工建设的关键期,但受上游供应链产能难以有效释放,下游施工企业无法大规模进场的双重冲击,导致项目现场普遍处于停工状态,大大压缩了剩余的有效施工时间,这对建设工期本来就偏紧的风电、光伏等保投产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国家能源局近日发文要求在疫情期间要合理安排项目工期,杜绝抢工期现象发生。据保守估计,今年风电、光伏项目的投产并网时间预计普遍要至少推迟1个月,一些原本计划在今年底前投产并网的项目极可能难以按时完成,如果国家能源局不延长今年新能源项目并网申报时间节点,那么将会对申请补贴电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
工程造价面临抬升。受疫情影响,正常的项目建设节奏被打乱,给项目总体造价控制带来较大困难:一是项目施工现场采购的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必要防疫物资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所产生的防疫成本按最新通知要求列入工程造价予以全额追加;二是随着疫情发展,带来的人工工资和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施工单位会向项目业主索赔或通过合同变更调增相关费用;三是随着抢装倒计时的日益逼近,因赶工需要追加的措施费、加班费等费用也会加大项目建造成本;四是因疫情带来的主机、主件等生产成本上涨费用,供货商也会将上涨成本转嫁给项目头上;五是因疫情影响带来的项目建设期利息等其他成本也会相应增大。以上五大方面的共同连环作用,必然推高新能源项目的实际造价。
市场开发受到波及。受封路限行等各种因素制约与影响,加上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重心均放在防疫一线,新能源项目的信息跟踪、商务接洽、投标议标、专题咨询、征地租地等前期工作都难以有效继续开展,国内外新能源项目市场开发在疫情解除之前基本上都会陷入停摆状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