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全省参与全国
碳市场建设工作情况
会议”上获悉,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以来,我省共有400余家企业纳入全国
碳市场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其中涉及了发电、钢铁(含独立轧钢)、水泥、玻璃、石化、化工、造纸、民航8个行业。
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中国碳达峰、
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在促进经济和能源低碳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确立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基础。
目前全国仅有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4个行业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中,交易产品和方式为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运行机制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市场交易与监管三部分。我省因没有铝冶炼企业,只有发电、钢铁、水泥三个行业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其中,2019—2023年度,全省90家发电企业纳入配额清缴范围,2019—2022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100%,2023年度除1家企业涉司法冻结外,其他企业均完成配额清缴。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已完成对90家发电企业2024年度报告核查、复查、告知核查结果工作,正在组织开展钢铁、水泥企业核查。我省通过压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主体责任,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严格规范开展碳排放核查,加强配额管理,开展专项服务,努力夯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基础。通过严控数据质量,对重点排放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如实准确统计核算本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规范组织核查,要求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核查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核查工作,确保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过加强配额管理,向重点排放单位发放碳排放配额,指导企业提升碳权意识,加强配额管理,适时调整、优化配额管理政策,审慎开展配额交易,确保年底前按时足额完成清缴
履约;通过开展专项服务,组织行业
专家和技术人员,从细化管理机制、实化数据质控、优化工艺流程、强化碳权意识等方面,采用“现场+非现场”方式,对104家重点排放单位集中开展
碳减排专项服务行动,帮助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低碳化技术改造,提升碳市场
履约能力。
同时,省生态环境厅将加大技术帮扶力度,针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碳排放配额分配与清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