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扩容势在必行
行业特性决定减排必要性。钢铁、水泥、铝冶炼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其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制造业领域。以钢铁行业为例,生产1吨粗钢平均排放约1.8吨二氧化碳(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水泥行业因石灰石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工艺排放的60%以上;铝冶炼的电解环节不仅依赖高耗能电力系统,还涉及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等强效温室气体。这三个行业合计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较大,且减排技术路径清晰(如绿电替代、原料替代等),将其纳入碳市场既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优化产能结构的关键抓手。
市场扩围的阶段性逻辑。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以来,首批仅纳入发电行业,覆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此次扩容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标志着碳市场从单一行业向多行业协同管理过渡。选择这三个行业,既考虑了其碳排放规模,也兼顾了数据基础的可行性:钢铁行业已建立较为成熟的能源消耗统计体系,且长流程与短流程工艺的碳排放差异为配额分配提供了细分依据;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经过多年试点已趋于完善,尤其在替代原料(如电石渣)的
碳减排计量上积累了经验;铝冶炼行业因其工艺特殊性(如电解铝的氟化物排放)成为技术攻坚的重点领域,国际铝业协会(IAI)的技术标准则为国内规则制定提供了参考。
国际碳关税倒逼压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于2023年正式实施,覆盖钢铁、水泥、铝等进口商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和铝制品出口国或地区,若未建立国内碳定价机制,企业将额外承担最高50欧元/吨的碳关税成本。将相关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不仅可提升产品的碳成本透明度,还能通过
碳交易收益反哺低碳技术研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