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碳市场
3理性看待碳市场
3.1数据体系制度
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毋庸置疑,这是由经济总量和排放水平决定的。但是由于不同于发达国家完全工业化后实行的碳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耗峰值还有一个持续升高的过程,对企业、行业基础数据真实性的有效管理,对省市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应同样重视。这些数据对碳排放总量确定及配额分配办法均极为重要,由此辐射到一级市场并被二级交易市场放大后,对碳价的趋势性影响是确定性的。
MRV(监测、报告、核证)体系文件及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平、公正,但是执行必须到位才能使数据更准确。目前,许多拥有多家控排企业的集团公司对此重视程度极高,并在着手建立集团式
碳资产管理数据
平台系统。
3.2低碳科技金融
碳市场通过政策导引、制度保障,引导控排企业重视能耗降低,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控排企业去寻求低碳节能技术进行改造。试点省市的碳交易目前主要集中在碳现货阶段,并且存在履约前、配额发放后的集中交易时段,其他时段普遍存在交投清淡的现象。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处于试水阶段,浅尝辄止。配额量很大的大型企业集团出于风控要求很少参与二级交易市场。市场活跃的就是一些经纪机构,而且场内线下大宗交易致使整体交易数据失真;2016年的
碳配额场内交易量与2015年持平,但是2016年的
碳配额场外交易量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3.5倍且远远大于2016年的场内交易量。预计将来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及完善阶段,流动性会一直偏弱,这是由于碳交易体系的根本性、一级市场的衔接性(尤其是柔性抵消机制进展程度)及微观层面(二级交易、融资服务和技术服务市场)金融监管的协调性所决定的。
碳市场用经济手段首先促使配额盈缺程度不同的控排企业间为不至于发生信用风险必须完成履约而产生碳金融活动,也会促使不同行业企业为了降碳而寻求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将来大概率是围绕低碳科技金融而发生。低碳科技金融可以简化为一切服务于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成果发展、创新的多方资源体系。未来的低碳科技金融或者科技成果转化一定是以企业集团为主体。处于共享经济时代,行业内配额盈余的企业集团采用众筹模式开展低碳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对行业低碳发展具有极强的引领效应。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