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跨区域碳市场先试先行 面临哪些难题和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碳交易网2015-06-21 22:43

永恒的话题:碳金融创新

 
梅德文认为,无论是在试点阶段、过渡阶段还是全国市场开启之后,产品创新都是交易所永恒不变的工作重心。
 
在论坛上北京环交所正式推出了其倾力开发的全国首个基于微信系统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销售平台—“自愿减排量微商平台”,梅德文介绍,“该平台是集碳排放测算、减排项目展示、减排套餐购买、微信支付于一体的综合性微信服务号,打通了CCER销售从PC端到移动端的新渠道,开创了碳中和与微支付相结合的新形势,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碳中和的行列。”
 
此外,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环境交易所在论坛上正式签署了国内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合约,交易量为1万吨。交易双方以书面合同形式开展掉期交易,并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保证金监管与合约清算工作。
 
碳期货交易的开展,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副总经理张育斌表示,碳排放权具有天然的标准化、易储存、中远期使用等特点,是适宜开展期货交易的品种。其可通过风险转移,资产定价和成本转化等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减排作用。
 
据了解,2008年至2012年间,碳期货交易量在欧盟碳市的占比,从75%提高到了90%以上,加上期权交易,碳期货及衍生品的交易量占比超过95%。
 
张育斌同时指出,通过碳期货将巨大的减排潜力转化为巨大的碳资产和碳资源,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了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统计报告核查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管。
 
在基础设施方面,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期货交易系统,报告报送系统,是碳排放权分配登记交易交割以及核定清算的基础。
 
“期货市场是风险转移的市场,如果风险管理失控,监管不到位,又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碳排放权本身具有特殊性,碳的风险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相互叠加,使得碳期货交易的监管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 张育斌强调,充分有效的碳期货监管准备,也是开展碳期货交易的重要条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