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和河北第一笔跨区域碳交易出现,成交量3450吨,成交额13.1万元,意味着碳交易从试点摸索着向区域性市场推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尽管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已经搭建起了框架体系,起步有了姿态,但建设“最优效率的全国碳市场”为何仍旧很难给出确切时间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碳交易机制不了解,对碳市场存在误区或恐惧。同时,以GDP为重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也在无形中阻碍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
有钱买碳,就能无限排放?
企业排放超过配额的部分可以购买,但必须在排放总量控制下进行交易;从市场属性看,企业基于成本也不会过度购买。在这一过程中,要从制度和监管上避免扰乱市场的抛售和囤积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建立全国碳市场已经叫嚷了好些年。但是对于全国很多企业及个人来说,在碳交易破冰近两年后,碳市场仍然只是个陌生名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从目前7个试点省市建立的碳市场来看,主要有两种交易产品。一是配额,参考控排企业历史排放量、发展增量等多种因素,给予一定比例的免费配额。举例来说,一家成熟的企业历史年均排放1万吨,可能会给予95%、即9500吨的免费配额,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许可范围就需额外购买,实际排放量不足9500吨,则剩余配额可出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二是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基于项目的碳产品。举例来说,通过专业机构认定的减排项目在一段时间内可节省1000吨二氧化碳,1000吨这一虚拟数字就像股票一样可直接交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碳排放可以自由买卖,是否意味着“只要有钱,就可以无限制购买,多生产、多排放”?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洪继元分管北京碳交易工作,他否认了这一观点。碳交易是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即配额总量是明确的,有节余配额的企业可将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企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碳交易的目的是利用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如果一个企业购买的排放量太多,超过配额很多,我们就会分析其原因。是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就会对其进行整顿,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进行执法处罚。”洪继元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从市场属性的角度分析,也否认了“过度购买导致过度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配额不像黄金一样有硬通货属性,买回来之后需要在一定时限内用完。”王卫权说,企业作为终端用户,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购买,只要配额分配合理,企业实际需求在市场初期不会偏离配额太多。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让王卫权担心的是市场行为可能出现的弊端。“一旦市场放开,一些投行和基金等投资机构也许会基于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大量囤积或抛售碳权,活跃市场的同时可能扰乱市场。”他说。从欧盟碳市场的教训来看,这一现象的确存在。因此,市场监管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