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成:中国实现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面临艰巨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企业董秀成2025-10-10 10:30

根据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至2035年,中国旨在实现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水平降低7%至10%的目标,并力求实现更佳成效”。按照这个目标承诺,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需要全面审视和深度分析,目标实现也当然面临治理挑战。
 
 
何谓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作为气候和环境管理的重要领域,其范畴广泛且复杂,不仅限于传统认知中的二氧化碳(CO2),还涵盖了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等六种温室气体。上述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自多种经济活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实践、工业生产流程、化石燃料的勘探开采以及产品使用等环节。为有效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严峻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确立了“优先控制二氧化碳,继而拓展至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治理方针。
 
 
 
中国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随之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降低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但绝对排放量仍居高位。
 
1
 
现有能源结构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严峻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能源结构挑战在于,尽管政府近年来持续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居高不下,尤其是煤炭依然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及多种污染物质的排放量持续处于高位,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构成了显著压力。
 
 
 
2
 
工业活动构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后期,工业活动构成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能耗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非二氧化碳气体(例如氟化氢、氮氧化物)同样构成了重要的温室气体,对环境构成显著影响。
 
 
3
 
农业活动与土地利用转型
 
构成了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头
 
农业作业(诸如水稻栽培、畜牧业)及土地利用转型(涵盖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构成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大量生成,同时亦对自然碳储存能力构成了影响。
 
 
 
4
 
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鉴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业迅速发展,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空中运输快速发展,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中国交通领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柴油驱动车辆及重型卡车等高排放车型,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中国实现全经济范围内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面临艰巨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实现2035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但首要难点在于其作为总量控制指标,与以往国家自主贡献的“强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明确缩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具体幅度,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二氧化碳排放需在2030年前达峰已属挑战重重,而确保全经济体系内温室气体全面达峰的任务更为艰巨,达峰后确保按目标要求下降则显得更加艰难。
 
 
1
 
经济转型与低碳目标并行
 
中国正面临着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推进低碳转型的艰巨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大难题。
 
 
 
2
 
技术难度与资金瓶颈并存
 
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然而,技术的成熟度不足以及高昂的成本限制了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此外,国际资金和技术合作亦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技术实现的难度。
 
 
 
3
 
政策法规完善与有效执行同在
 
尽管中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但还需要与时俱进和持续完善,尤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地方保护主义及企业违法成本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效果,阻碍了环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4
 
社会认知与参与度尚显不足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尚显不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行动亟待加强。此外,社会各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气候行动的推进。
 
 
 
 
中国实现全经济范围内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目标需要全方位出手
 
 
 
鉴于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具体数值尚未最终敲定,要确保至2030年及以后,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够减少7%至10%,此任务无疑需要社会各界及各行各业携手并进,采取更为积极主动且高效的减排举措。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迈向绿色低碳未来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可以想象,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明确治理方针、发布相关政策举措以及应对挑战和困难,中国正逐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得到有效控制,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1
 
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制度体系
 
中国已明确制定“双碳”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政策,也相继发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计划》及《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旨在全面审视和条理化管理各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这一方针的落实,不仅有助于明确减排路径,还能促进社会各界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共同关注与行动。
 
 
 
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快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降低煤炭消费占比,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同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同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加强农业与土地利用管理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使用等低碳农业技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格局。
 
 
 
5
 
发展公共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扩大覆盖面。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同时,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和提升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同时,加强南南合作和区域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7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与实践。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