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的电能,正在快速取代化石能源,在交通领域特别明显。
新能源车早已遍地跑,如今汽车、船舶、装载车甚至飞机都用上了电。来宜昌看看,多个电能替代的交通项目密集落地,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的生动注脚。
游客来宜昌,可以选择坐飞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万人次。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在候机厅里时常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燃油气味,这是停靠的飞机使用航油发电送风、照明带来的副作用。
航油发电成本高、噪声大,又会排放废气,还拉低了乘客体验。2020年,机场与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合作,布局11套廊桥岸电设备,实现“以电代油”向飞机提供电能和冷暖气。改烧油为用电,不仅没了污染,还降低了成本,以前一架飞机停靠机场1小时要花数千元,现在降至几百元。
据测算,截至2025年8月,供电公司累计为三峡机场提供
绿色岸电接电服务超5500架次,提供电量近85万千瓦时,整体供电服务(廊桥、充电桩、光伏)
碳减排4000余吨,还为机场带来了超过180万元的
绿色服务收入。
下了飞机,乘坐新能源汽车去市区。在这里不用担心有充电焦虑,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现已建成611座充电站,共计2076个充电桩2556支充电枪,仅次于武汉。城区内已建成投运大型直流公共充电站点共计44座,即使在乡村,也有411座“村村通”站点,共计822支充电枪。所有站点全部接入国网“e充电”
平台,乡村充电服务半径缩短至6公里内,充电网络实现县城乡镇全覆盖。
晚上,坐游轮夜游长江是必玩项目。来到九码头三峡游客中心,登上“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配备7500千瓦时船用动力电池,相当于100辆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总和,一次充电可续航100公里,零噪声、零污染、零排放。
在游客中心码头,2020年启动了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如今,船舶对岸电需求越来越大,经过多次升级,能够最大化满足各类船舶用电需求。
如今,“两坝一峡”旅游航线已建成高低压充电网络,覆盖6个旅游码头。不仅游轮可以用上岸电,在长江宜昌段71个码头建成岸电桩179台套,累计为5万多艘次船舶提供电力5500万千瓦时,替代燃油1.3万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4.3万吨。
夷陵区樟村坪镇探明磷矿资源储量26亿吨,被誉为“中国磷矿之乡”,三宁化工、宜化矿业、华西矿业等大型矿企纷纷进驻。
绿色智能开采方式少不了,电动装载车是其中重要一环。夷陵区供电公司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充、换电站。该公司与宜化矿业车队安卅物流合作新建电动装载车充电站一座,配备24个充电桩,可同时满足48台电动装载车进行充电。目前,安卅物流已有160台电动装载车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充电量近660万千瓦时,碳减排约4300吨。
“以电代油”还在持续,今年4月,运行32年的松宜铁路上,湖北省首台完成“油改电”升级的新能源动力牵引机车正式投入运营。松宜铁路连接松滋市与宜都市,全长65公里,为沿线港口、化工园区、工业企业运输矿石、煤炭、化工品、农资等货物,年运输能力500万吨。
新能源机车搭载2300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充一次电能跑150公里。松木坪站配有3个直流充电桩,6小时即可充满。未来几年,这里7台内燃机火车头计划全部“油改电”,预计一年可节省柴油1100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多吨。
宜昌的这些变化是“十四五”以来,湖北清洁化能源替代深入推进的成果。“十四五”前四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至5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提升至20%以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