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个人碳交易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将通过大幅度消费增长支持经济增长,因此碳中和进程中需要鼓励低碳消费,碳减排政策需要兼顾生产侧和消费侧。笔者认为,消费侧碳减排可以考虑尝试个人碳交易试点机制。实行个人碳交易的一个主要阻碍就是碳减排收益可否覆盖制度建设成本。首先是目前的成本和收益难以充分考虑外部性,以及成本和收益的动态性。随着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管是个人碳交易市场的
平台建设成本,还是排放行为的核算成本,抑或具体交易成本,都将不再是主要的成本问题。比如说,2019年芬兰拉赫蒂采用的一款手机应用程序,不仅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而且能够检测用户出行方式,进而结合出行时间、距离等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量。这使拉赫蒂成为世界上首个试行“个人碳交易”的城市,也意味着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实践在技术方面不是问题,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大幅度降低单位运行成本。
在试点初期,建议采取消费者自愿参与、免费分配、物质奖励等多种方式促进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增强消费者的碳减排感知水平,形成有效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后期可以逐渐过渡到小范围强制参与、一定比例的配额
拍卖等方案,提高个人碳交易机制的碳减排潜力。
随着个人碳交易机制的逐步完善,
碳市场的价格信号将更加真实地反映消费者实际碳减排成本,政府可据此选择更具效率和政策可行性的碳减排机制。由于个人碳交易机制的运行涉及覆盖范围、配额核算、分配方案、排放监测及交易机制等多方面的方案设计,任何环节的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市场交易体系的失灵。未来只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参与进来,个人碳交易机制就可以不断完善。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