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底层资产” 避免绿色泡沫
Q6:在走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如何应对潜在的经济增长压力和金融风险?
孙明春: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主要面临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风险,比如海平面上升、恶劣气候变化等,可能造成很多相关公司、行业的资产减值。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未来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相关行业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这些行业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问题,由于行业本身有风险,给它们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相当大的风险。对此,大家要做的是密切关注,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从到碳达峰、再到碳中和,期间10年、30年的时间跨度,也是为了给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劳动者,以足够的时间来转型、消化。
Q7:近期环保型公司估值过高的问题引起关注,一些分析师担心绿色泡沫的问题。您对此有何思考?
孙明春:过去一年,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跟新能源相关的、跟环保绿色相关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价确实涨了很多倍,有的3倍、5倍,甚至8倍、10倍的也不少。
我觉得这首先基于投资者对未来整个绿色转型的期待,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趋势的认同,希望提前布局。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要认真区分,到底哪些是泡沫,哪些确实是有前景的,不能一概而论。
举一个例子,比如关于什么样的技术是绿色技术,是不是所有的太阳能公司未来都很有前景?我觉得这也不一定。因为我们相信,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些目标,必然需要在技术上做出巨大进步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一些绿色技术有可能会被淘汰。
太阳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历了多次技术更迭,老一代的技术虽然也贴着太阳能或新能源的标签,但实际上它的技术并不一定可持续,有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技术。如果这些上市公司价格过高,未来其实不一定能够兑现,关键取决于这些公司在技术方面能不能跟得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