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比城市或区县更小的行政单元。按照职能分类,可以将社区分为生活性社区和生产性社区两类,前者能源消费主体为居民,后者能源消费主体为生产单位。其中,贝丁顿社区可作为生活性社区零碳建设的代表,围场国家级零碳能源互联网片区则是生产性社区零碳发展的典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贝丁顿零碳社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南郊,其能源为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是太阳能发电,主要依靠在建筑楼顶和朝阳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来实现;另一方面是利用废旧木料和树木修剪后的树枝等生物质能燃料发电。可再生能源除了为用户提供热水、为电动汽车充电外,社区电网与国家电网相连,多余的电力可向国家电网供电,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负碳”发展,即在零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可再生能源输出,降低区外化石能源消费量,对社区外的低碳发展做出支持与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我国首个国家级零碳能源互联网片区可以作为零碳社区建设的典型。该片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将可用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屋顶、土地、生物质及地下资源全部注入实体公司,根据新型能源互联网片区整体解决方案,整合节能建材、光热、光伏、生物质及风电等资源,以及大规模储能和非燃油交通工具,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智能能源互联网管理系统,打造新型零碳社区。其能源互联网片区发展模式在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快速推广,对于短期内缓解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以及提供大量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示范效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零碳建筑
所谓零碳建筑,即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以及化石能源提供的电力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全部依靠建筑自身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一方面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实现建筑节能;另一方面在建筑物本身安装太阳能、风能设备,生产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建筑物运行。
中国香港零碳天地展览馆位于九龙湾常悦道,是零碳建筑的典范。其建筑运行原理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和以生物质燃料推动的三联供应系统,生产可再生能源,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与贝丁顿零碳社区建筑运行原理类似。香港零碳天地建筑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多于自身需求,可以把剩余的能源回馈到公共电网。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除利用可再生能源外,建筑节能设计可以作为零碳建筑的重要基础之一。贝丁顿零碳社区建筑的烟囱状装置称作“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旋转,从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引入室内。通常室内温度较高,为了减少换气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设计者对进气和出气管道做了特殊处理,使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在管道中发生热交换,从而节省保暖所需的能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