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概念是在低碳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在本区域或行业内碳源(碳排放)和碳汇(碳吸收)平衡抵消;二是本区域或行业内碳源和碳汇无法平衡抵消,即碳源大于碳汇,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或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区域或行业外的碳汇,达到碳源与碳汇平衡的目的。
就第一种碳中和方式而言,在人工林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若该地区重化工业比重较低,工业化石能源消费量相对较少,第三产业如旅游业发育程度高,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比例大,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推进碳汇在碳中和模式中的贡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制订了《碳汇城市指标体系》,并根据此指标体系,授予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和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两个县“碳汇城市”荣誉称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对于第二种碳中和方式,在国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提出2017年全面建成碳排放交易市场,在高碳排放且具有经济实力的发达地区和示范行业进行试点,类似于生态补偿机制,使之成为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策略之一。
(三)零碳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与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目标不同,零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终极目标,即杜绝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完全使用零碳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传统时期的零碳发展是基于落后的生产力背景,刀耕火种时代和传统农耕时期,能源用途主要是炊事与照明,能源类型主要为生物质能。而新时期的零碳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模式,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时期,而是在现代文明和技术基础上,以先进的生产力为支撑,采用高效零碳能源,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