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认为,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尤其需要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抓好社会参与的制度保障工作。按照“有利于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共治新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夏光提出“全民环保”的概念。在他看来,必须突出人民群众是环境保护重要主体的地位,从政府包办环保向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综合作用转变。全民环保就是走群众路线,打人民战争。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行动指南。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陶德田建议把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使其与环保中心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落实,努力使全社会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进而保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新目标的实现。
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宋铁栋提出,通过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可持续推进机制,推行与可持续消费有关的财税政策,完善环境消费税、环保产品财政补贴政策、环境污染治理税等政策措施推行可持续消费,倒逼生产污染减排,改进环境管理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由于政府和公众间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环境问题易引发社会问题。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李瑞农认为,真诚面对公众环境期待,我们要做到说得清,看得见,能参与,有盼头。要说得清,就必须抓紧补上我们的短板,做到情况明;发布的信息要让公众听得懂,就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加强真诚沟通交流。对公众具体的环境诉求和期待要有人听、有人管,对社会和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有回应,并让人们看到进展。要保障环境信息发布的制度化和发布渠道的多元化,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化,并大力推动完善环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还应不断通过生动事例展现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展示国家对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坚强决心和有力行动,树立起公众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国环境学会将积极探索建立发挥媒体和专家作用的机制。通过搭建政府、专家、媒体与公众的跨界交流公益平台,加快完善沟通、协调、交流机制,着力提高环境科学传播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渠道上方便社会公众获取,内容上让社会公众看明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