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存在脱节,要联通这“最后一公里”,在李庆瑞看来,必须坚持源头严防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大经济政策、技术政策环评制度,将环境保护延伸到国家重大战略的设计、论证、实施、跟踪、调整、完善的全过程。同时,推动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生态化修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制定、修订和废止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而深化绿色GDP研究和运用,是实现环境经济政策顶层设计的重要路径。据悉,绿色GDP核算2.0研究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建议以核算经济增长的生态代价为重点,以相关大数据库建设和技术规范编制为支撑,尽快形成绿色GDP研究成果。”李庆瑞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建议,通过建立环境资产产权制度和交易机制,确定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规模,明确全民所有产权。建立环境产权经营体制,如成立国家环境资产经营总公司以经营和配置环境承载力。建立环境资产产权交易市场,促使有限的环境承载力经过市场选择而流转到收益更高的生产领域。用法规形式确立对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给予减税、补贴等优惠措施,提高资源产出率;建立清洁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基金、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平台等,推进环保第三方监测,支持环境保护领域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问题四:如何增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区域性、复合型和压缩性等特点决定,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没有新科技、新方法的应用,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就难以顺利、有效、全面实现。面对“十三五”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如何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以满足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要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推进环境管理转型离不开强大科技支撑,离不开重大科技突破。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主任陈金融认为,技术提升是减排和治污的有效途径,但要有所区分,环保部门建议或者强调在项目投资中要提高减排项目的投入比例,促进减排技术的提升,进而减少污染增量。力争通过治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施,有效治理污染,降低污染存量。仅仅有一个水专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考虑土壤专项、固废专项、生态专项、核安全专项等,全要素提升治污能力。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减排和治污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两条腿走路,双轮驱动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如何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熊跃辉认为,水专项是环保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改革和改进运行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